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 约12600字。

  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总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2023.6.2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今天,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主要遵循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模式。我们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记载,则有可能会稍稍改变我们对儒家美育教学实践的固有看法。
  这则案例是《论语》所载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但孔子对各位学生的志趣仍是有他自己的评判的,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或为政或司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很显然,这样的社会理想虽符合孔子对弟子们往日的教导,但并不是孔子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徐复观看来,曾皙和孔子之“言志”,都达到了仁的道德精神与乐的审美精神相融合的至高人生境界。根据徐复观的理解,孔子的这次教育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教育案例,通过曾皙的言行和对此的肯定来向其学生施以审美人格的濡染与熏陶。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尤可注意的是曾皙对孔子的回应,没有立即以语言作答,而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皙在老师面前并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发现曾皙是以感性的音乐作导引,然后才开始用语言来描绘他心目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并且这种描绘亦非抽象语言的概括,而是形象化的对艺术人生的审美描摹。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朱说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这就提醒我们,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此外,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作了注脚——可见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徐承《中国美育传统中的准“民主”经验》)
  材料二:
  《论语》中所叙述的师生对话,从形式上来看是以孔子的话语为核心,但是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孔子鼓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生硬死板,而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代表的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可能会稍稍改变人们的成见。
  B. 孔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社会理想不置可否,说明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触动孔子的内心,不符合其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
  C. 孔子积极鼓励曾皙回答问题,而曾皙的回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卑不亢、彰显个性;二是用形象的语言对艺术人生进行审美描摹。
  D. 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常由学生先主动提问,孔子对此加以赞赏,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孔子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都旨在表明孔子平等的教育观念。
  B. 曾皙以音乐作导引,用语言形象地描绘心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得到朱熹的高度评价。
  C. 因为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所以孔子对其多有肯定赞许,甚至将他与颜回同等看待。
  D. 孔子不满学生对他从不质疑,可见孔子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思考与收获。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当仁不让于师。 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作者为什么认为“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 下面是一节语文课中出现的小插曲,请结合材料一、二,对老师的教育特点加以分析。(6分)
  同学王云读课文时错把“还有后来人"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哄笑不止。老师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王云的意思没有表达错啊。"有的同学说:“是啊,一个是说还有人来接班,一个是说还有接班人。”老师说:“说得很好啊。如果王云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王云也情绪激昂地朗读起来。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山为证
  叶仲健
  “依弟,这信送岭上去!”端叔将一封信交给放牛娃。“给哪个?”放牛娃看出端叔十分急慌。
  “一个叫青山的人。”端叔叮嘱,“记住,只能交给他!”
  绊风岭,童安镇最高的山,上面有个村子,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眼下是游击队根据地,上去得半天,对放牛娃来说,只消个把钟头。以前放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