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6530字。

  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和实际人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有几个事实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山,即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看来,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材料二:
  封面新闻:你浸润在《红楼梦》里近50年,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吸收了哪些营养?或者说,你阅读《红楼梦》,最深的感触有哪些?
  俞晓红:不同的年龄段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兴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艺术审美的感受,不过二者论述的对象并无相同之处。
  B.不能在美的艺术事物与实际人生中维持适当的距离,就很难被《葬花吟》感动。
  C.不同的境遇状态会影响作者的艺术创作,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影响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审美体验。
  D.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人工智能很难替代人类,因为人类会带着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感受。
  2.阅读材料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初到风景名胜区,常能发现值得玩味的美,这是因为跳开了实用世界,在适当的距离去看事物。
  B.因为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儿时曾觉得乡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单调不已,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C.旧时一个村人看到舞台上奸诈狡猾的曹操,怒而提棍上台欲打。他这是把实际生活和艺术表演分开了。
  D.艺术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它需要结合客观实际,艺术所用的情感是作者客观反省后流露出的情感。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这两句在不明历史的读者看来漫无意义,是因为内容距离读者太远。
  B.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如果达到了如同实物一样自然逼真的境地,就会让欣赏者脱离实际人生,从而心生美感。
  C.柳树的倒影是虚幻的世界,与实际人生无关联;真实的柳树是实用的世界,可避风歇凉、架屋烧火。二者的美的差别源于“距离”。
  D.川剧角色的妆容和动作往往都很夸张,表演时也不用寻常说话语调,这是为了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4.关于“美”,作者认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
  5.请结合材料,分析林黛玉的《葬花吟》让俞晓红在60多岁还感动落泪的原因。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注】(节选)
  路遥
  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
  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