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270字。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的神圣性以及汉字思维的诗章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使汉字成为中华园林美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汉字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具有萧启宏《汉字世界》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所以鲁迅先生称汉字形音意为“三美”。
汉字首先是一个视觉符号,悦目是汉字独具的魅力。许慎《说文解字》所谈构字法中,取法自然物象的象形为最早最基本的方法。汉字“因物构思”,凝结着大自然的万象纷呈,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华园林艺术最高审美境界一致。汉字因形美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瓦当上,构成东方独具的汉字装饰美,尤其是线条的刚柔、方圆、曲直和疏密、倚正的组合以及留白的变化等,都体现出一种古朴的艺术美。汉字纹样装饰成为中华园林装饰纹样重要一枝,其中常见的有福、寿、喜、囍和类汉字的十字纹、亚字纹、人字纹等。退思园围廊上九孔漏窗用新石鼓体镶嵌了李白《襄阳歌》诗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不仅产生艺术美感,而且是对园景的诗化。
汉字属于表音性质的象形文字,也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语音含蕴着原初的文化信息,并与民族心理相联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听觉与心理反应模式、固定的联想取向。如“财”多用“鱼”(余)表达,诸如三鲤共头(多利聚头)、击磬双鲤鱼(吉庆双利)等。园林中还常借助谐音将两个以上毫不相干的物象进行巧妙组合,建立起象征和被象征、符号形式和意义内涵以及彼此可以转换并能够相互说明的关系。如用鹿和鱼组合成“寿禄有余”,莲花和鱼组合“连年有余”,两个以上柿子组成“事事如意”等。
汉字书艺美与园林意境美互相依存、互渗互融,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如胶似漆,不分轩轾。如园林园名题咏:苏州“耦园”之“耦”,是“来”与“禺”联合表示“两人各在一边,农具在夹角处”,表达夫妇共耕的意境之美,赋予“耦园”以无穷的魅力。南京随园之“随”,篆体字,顺从,任凭,反映了造园风格和园主人为人处世心态。
(摘编自曹林娣《汉字“三美”与园林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往往具有相通相融的特性,园林与汉字就是这样一对典型。中国园林自发源以来,一贯秉持“象天法地”造园理念,计成在《园冶》中提出了理想园林的最高标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可见,中国园林的本质也是一种宛自天开的“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是中华园林美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
B. 以汉字纹样装饰园林体现古朴艺术美,这与园林艺术“宛自天开”审美境界一致。
C. 园林和汉字都通过可视的形象来获取思维中意象,因为两者高度相似,相通相融。
D. 文字可与古典园林互相提示,引导观者达到某种意境,从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语音包含文化信息,借助象形能建立相互转换和说明的关系,形成固定的联想取向。
B. 园林园名能反映造园主人的处世心态,东湖共乐堂的命名就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C. 造园讲究“自然”,即便一亭一榭也能以绝美自然之景取胜,成为众人乐道的园林小品。
D. 园林文字要与园林之景相得相宜,匾额、书法文字越多,其情景交融的造境功能就越强。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绍兴兰亭:镌刻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B. 北京故宫御花园:地上嵌砌大蝙蝠图案。
C. 苏州拙政园:石峰状似狮子,取名“狮子林”。
D. 南京愚园:愚湖旁建有忍字碑。
4. 材料一、二都围绕“文字”与“园林”展开,但论述角度和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5. 如何提升东湖园林的文字艺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汉字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错误。据材料一第一段,具有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的是汉字思维,不是汉字。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