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290字。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离骚(节选)》开篇“ ______ ”一句,屈原自叙是颛顼的远代子孙,表明了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2) 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 ”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险。
  (3) 杜甫《客至》中“ ______ ”一句,写主人用简单的菜肴招待客人,心怀歉疚。
  (4) 《种树郭橐驼传》结尾“ ______ ”一句,表明了柳宗元为郭橐驼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统治者不要繁政扰民。
  (5) 《石钟山记》中,苏轼写山上栖鹘“磔磔云霄间”,又写鹳鹤“ ______ ”,渲染了石钟山夜间阴森恐怖的气氛。
  (6) 周邦彦《苏菲遮(燎沉香)》中,词人不直言自己思念故乡,却问友人“ ______ ”,抒情婉曲蕴藉。
  (7)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______ ”一句,借烹茶这一日常细节,含蓄自然地传达出诗人的清闲落寞。
  (8)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______ ”一句,词人借写年少时下棋联句的军旅生活,抒发了报国从军的爱国情怀。
  (9) 山与水既是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诗文中对举出现,如“ ______ ,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
  2.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生物习性和构造的多样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使物种能够适应多样广阔的生存空间,以满足其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
  B.随着长期的连续变异,特征差异趋于增大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可能成为不同物种,并形成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
  C.由于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独特方式,物种所获得的变异均能得到稳定遗传,这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更占优势。
  D.为了生存,种群需努力适应更多样的空间,然而变异过程却是缓慢的,这合理地解释了高地上的鹅有蹼状脚等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物种都有过度繁殖的趋向,地球上生存空间有限,这两个因素是自然选择学说得以成立的前提。
  B.自然选择学说与“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相符,而这格言被“新知识”不断证实,可见该学说与当时的科学思潮相合。
  C.材料二认为始祖鸟是其生态系统中完善的竞争者,否认了“半成品翅膀”的说法,这体现了现代进化思维的科学性。
  D.提塔利克鱼化石在加拿大东部被发现,既证实了鱼与陆生动物之间的过渡型物种确实存在,也说明了预测能力的重要性。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的行文思路。
  5.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为学术论著和科普文章,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塬上
  王剑冰
  高铁列车出郑州一路往西,不一会儿就把大平原甩在身后。那不断起伏的莽莽黄土,一个接一个的长长隧道,简直不让人有半点喘息,好像你到陕地,就是体验起伏与明暗来了。
  让人奇怪,造物主当时发了什么疯,把这么多土堆积在这里。这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