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10字。

  古代诗歌阅读
  广东省梅州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作者于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此词作于他居住瓢泉寓所期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山的消失,浮云感到很奇怪,认为是有人趁半夜把山推走了。
  B. 西风起,浮云散,青山耸立,“瞥起”“忽见”写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
  C. 青山依旧,老僧拍手笑着夸赞,憨态可掬,情趣盎然,丰富了词境。
  D. 这首词写浮云遮山、云散山现的现象,构思新巧,语言生动,格调清新。
  15. 青山“失”而复“得”,诗人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自宽①
  郑刚中
  瘴浓复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之地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岭南瘴气浓稠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被贬之后的凄苦。
  B.颔联综合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的描写,表现出春夏之交的自然风光。
  C.颈联动静结合,以“空”“幽”写风吹修竹、雨落小路的景象,隐含着作者隐隐的哀伤。
  D.结尾直抒胸臆,“不是”“未应”呈现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反映出了作者当下的心境。
  (2)“山水自然是文人心灵的疗愈师”,诗人是如何通过“山水自然”实现“自宽”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中的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香菱咏月•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