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7860字。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如何转型发展?北京市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举办各类特色活动、扩大公共服务半径,进而促进实体书店实现量与质的不断提升。浓浓书香,满足人们丰富多样阅读需求的同时,也涵养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呼吁人人读书,使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06年以来,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的共同倡导下,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
如果说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那么书店则是海洋和源泉的承载地之一。在一座喧嚣城市中,书店是能够让人们静下心的地方,走出家门、走进书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好的阅读使人奋进,文化提升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只要阅读还在,书香定会飘进千家万户。让人高兴地看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社会正努力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然而,在看到“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等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因多方面原因,当前选择系统性读书的人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元化,读书似乎逐渐淡出一部分人的生活。不少地方的实体书店也面临着经营转型等方面的压力。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每一家书店都是城市文化的底蕴所在,每一家新开的书店都是探索城市文化的全新大门。为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北京市出台了相关扶持举措。即一方面鼓励实体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推动“书店与社区结对子”,鼓励每家书店对接周边5-10个社区,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书、借书,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仅2022年,北京举办各类特色阅读活动3万余场,影响和覆盖人群达2000万余人次。另一方面,从2019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的真金白银,促进实体书店聚焦主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北京市实体书店数量超过2100家,实现了持续增长,目前,北京每万人拥有书店接近1个。正如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所说:“目前北京已初步构建起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开卷有益,益已、益人、益社会;读书有利,利已、利民、利国家。正如有哲人所说,书香是城市最美好的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在阅读里得到心灵的滋养,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让城市文明更加光芒四射。同时,书香是慢慢凝聚起来的,书香社会是日积月累积淀出来的,而书香城市更是几代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上下齐心营造而成的。期待有更多的城市能总结借鉴北京等地先进做法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深耕城市书香建设,在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用书香涵养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在书香里与一座城市相拥相依、相互成长!
(摘自搜狐网2023年4月17日时评•王小梅《在书香里与一座城市相拥相依相互成长》)
材料二:
一些城市书店,将目光投向广袤的乡村大地,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多维复合、别具一格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我国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成效非常明显,但依然不容乐观。
B. 北京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书店增强辐射面,有力促进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C. 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 乡村书店逐渐成为新时期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
D. 原本以城市为主阵地的实体书店逐步下沉,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实体书店,但二者因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而没有多大关联。
B. 城市需要书店,没有读书就没有城市的文化温度与书香气息;乡村需要书店,没有读书就难有乡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C. 城市不光需要实体书店,还需要开办各种特色读书活动来增强影响力,才能让已经淡出人们生活的读书回归社会。
D. 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融入乡村生活,是对城市实体书店发展的有力补充和对书香社会建设的大力拓展。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们建设书香社会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的底蕴所在,是探索城市文化的全新大门。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呼吁人人读书。
C. 书香是城市最美好的味道,能让阅读者心灵得到滋养,让文化更自信,让城市文明更加光芒四射。
D. 乡村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实现乡村振兴还需要乡村文化健康发展。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有人说,书店主要还是营利的,两则材料都在大谈书店,对“书香社会”这个话题来说,未免有些俗气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但依然不容乐观”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应是当前选择系统性读书的人仍然不容乐观。
B.“积极鼓励和引导实体书店增强辐射面”错误,于文无据。北京市出台的举措有二:一是鼓励实体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推动“书店与社区结对子”;二是拿出真金白银,促进实体书店聚焦主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C.“经常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的乡村书店逐渐成为新时期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错误,以偏概全。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应是一些城市书店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营造出多维复合、别具一格的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和文化体验空间,成为“高颜值”的乡村文化地标;而“举办文化活动、吸引很多年轻人慕名打卡”的是“碧山书局”。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死之间
苏叔阳
您到底来了。坐,您坐。喝茶,早就沏得了,正酽。
您能上我们这儿来聊聊,可真不易。没有一位作家肯上我们这儿来体验生活。
提起我们这单位,人家头皮子发麻:火葬场。这是一。二来呢,人家都觉着我们这儿没生活,净“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