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260字。

  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理解古代文艺观念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全面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历程与发展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蔡美云、张含《古代文艺观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献》)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研究,因为他们发现那些产生于西方创作实践之上的文艺理论并不适合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更重要的是,用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高低的做法,既不能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真实面貌,也难以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文以载道”的观念,主张关注生活现实,强调传递主流价值思想。
  B. 中西方文艺观念的价值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C. 相关的文化研究表明,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复杂。
  D. 从文化人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助于我们评估中国文学的真正价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运动对骈体文的抵制和批判,影响了当时社会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
  B. 从文艺观念及其创作实践来看,中国古代对作品政教功用的认同最为普遍。
  C.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思想学派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和影响完全不一样。
  D. 面对各自的传统文艺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文学现象时,中西认识的冲突会加剧。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国古代“文治”观念的一项是(   )
  A.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B.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王充)
  C.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
  D.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4. 请结合材料一,写出你对“文以载道”观念的理解与认识。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当下研究中国古代文艺观念 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似水 
  聂鑫森
  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的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