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6990字。
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始时代,在自然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无法认知的现象,太多的无法把握的因素,原始人只能通过“以己度物”的方式来解释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的世界,相信环绕他们的世界是有神灵在起作用。三星堆文化虽然走出了原始时期,但也只是处在文明之初,仍然是一个巫术弥漫、政教合一的社会。神的观念在古蜀人的精神世界中仍然是占有绝对主宰地位的观念。他们仍然把一切无法认知的现象、一切无法把握的因素都归结为“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都与神建立起了联系,或视之为神灵,或赋予其神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更深的层面上,古蜀人造器的目的还是为了他们自身。通过“民以物享”的各种方式敬神、娱神、贿神,以达到“祸灾不至,求用不匮”的目的。保佑的范围并不止于王权政治的长治久安,还延伸到部族全体的康乐吉祥。由此出发的艺术造型活动不仅是属“神”的,也是属“人”的。
古蜀人用于象征神的器物材料基本上是青铜、黄金、玉石,这是古蜀人有意识地选用的物质媒介。因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可知,在三星堆文化中还有大量的陶器、石器,而且石质材料已被古蜀人运用于器物造型之中,遗址出土的两尊双手反缚、无首、跪坐的石雕像就是证明。这两尊石雕像经考证,其身份是奴隶。可见古蜀人对材料的性质有清楚的认识,对材料的使用有明确的分类。陶、石等材料基本只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造,即使用于器物造型也只限于表现地位低下的奴隶,而与巫术祭祀、宗教信仰有关的神灵、巫祝、法器则不用这类材料来制造。古蜀人用青铜、黄金、玉石来“传神”一是由于这些材料珍贵难得,既能在主观上反映制造者意图的虔诚,又能在客观上反映表现对象高贵庄严;二是这类材料坚硬耐磨,不易损坏,与神的永恒、无限的性质有暗合之处。
从三星堆文化器物造型的实际看,古蜀人进行艺术造型主要是遵循模仿的原则,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世界,所以他们模仿的神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想象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这也是原始思维和观念的产物,原始思维是“象”的思维,“象”的思维要求准确全面、细致周详地表现“象”,而且原始的“象”的思维并不区别原型之“象”和造型之“象”。在原始思维中,艺术造型就是原型本身,那么艺术造型当然要逼真地表现原型。巫术或宗教思维是从原始思维衍生而来,也要求逼真地表现原型。
三星堆器物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以形传神”——化心中之神为手中之神,用形象来表现神灵、神力、神性,使之有形可感,成为崇拜的偶像,这是一种宗教活动,但当古蜀人用形象来“传神”时,这种宗教活动就与审美活动密不可分了。
(摘编自李社教《宗教“传神”与艺术“传神”——三星堆器物造型的文化美学透视》)
材料二:
青铜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曾经历过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较,中国青铜时代具有独特的气质与形态。具体而言,一是器物形态和功能,主要以青铜礼器为其大宗,其次为青铜兵器,而青铜农器较为罕见,体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原始人和古蜀人都是通过“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解释一切无法解释的问题,神的观念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占据主宰。
B. 在古蜀人的观念里,青铜、黄金、玉石十分珍贵,不能用来制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器物造型。
C. 三星堆器物造型是为了“以形传神”,使心中之神具体可感,成为崇拜的偶像,这是一种宗教活动,具有审美意义。
D. 中国青铜时代的器物形态以青铜礼器、青铜兵器为主,体现了早期文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鲜明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自然界神灵神性的崇拜,是古蜀人制造象征神的器物的动机与目的。
B. 三星堆器物造型是从“象”的原始思维衍生而来,要求逼真地表现原型。
C. 中国青铜器物除具有功能性特征外,还彰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
D. “青铜神灵系统”与“祭祀礼仪背景”更为直观地反映着中国青铜时代的气质。
3. 材料二提到“中国青铜时代具有独特的气质与形态”,下列四种青铜器不能作为典型代表的是( )
A. 簋为盛食器和温食器,一般会和鼎配套使用,周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
B. 钺形制与斧相似,又比斧大,主要材质为青铜。出现于早商,是许多贵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
C. 钟与鼎都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是“钟鸣鼎食”的标志。在夏商周三代,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
D. 江西新干县发掘了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青铜耒,其形制似棍状,底端烧成尖状,上端为曲柄,适于手握劳作。
4. 两则材料均从器物谈及三星堆文化,但角度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三星堆文化器物中有一件“青铜纵目像”面具,与现实生活中 人像差别极大:大耳朵斜向伸展,双眼呈柱状外凸。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面具蕴含的文化美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不能用来制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器物造型”错误。由原文“陶、石等材料基本只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造,即使用于器物造型也只限于表现地位低下的奴隶,而与巫术祭祀、宗教信仰有关的神灵、巫祝、法器则不用这类材料来制造”可知,古蜀人用于象征神的器物材料基本上是青铜、黄金、玉石,而陶、石等材料用于器物造型也只限于表现地位低下的奴隶。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的阿尔泰
红柯
兵团政委张仲翰①点名要营长去阿尔泰。营长和几个专家提前走。专家里头有搞测绘的,有搞土壤的,他们坐一辆美式吉普,晃荡了三天,第四天到达阿尔泰。
那正是1958年的秋天,中亚细亚大草原和那座贵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