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5370字。

  河南省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及“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
  进入现代以后,中国诗歌在主题向度、语言形态和构造体式等方面均出现很大变化,诗教的社会文化语境及施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诗教,教育观念的革新与迁移深刻影响了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近代以来由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人开创,由鲁迅、宗白华、朱光潜等人丰富完善的美育,通过引入康德、席勒等西方理论家的美学思想,确立了以情感为核心、倡导“审美无功利”、以“立人”为旨归的理论构架。这些美育观念从多方面推动了中国诗教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促使诗教直面现代乃至当代的处境。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其样态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巨变,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以“立人”即塑造“完人”为最终目标,这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于“修身”绝非一般意义的怡情养性,而是全方位完善自我的绝佳途径。不过,古今诗教对“完人”有着很不一样的期许和取向,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以回应急剧变化的历史语境。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依此目标,现代诗教对人的诲示就不限于心智上,而更在于一种将其置于“社会关系”之中所产生的创造力。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
  (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材料二:
  今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微写作”,要求考生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首诗,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高考作文向来是“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而这一举动让人们再次审视诗歌和诗教的意义、价值。诗教事关国民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培养。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诗歌教育。2019年秋季学期起,高中语文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诗教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受到了教育观念革新和迁移的深刻影响。
  B.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诗教需要不断地调整和转换,以便寻求更合乎现代人多种需求的路径。
  C. 现代诗教不能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 君子为“完人”,而应赋予“完人”新的内涵。
  D. 如果孤立地领悟上世纪初 现代美育,那么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可能就不具有价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康德、席勒等人美学思想的重要影响,中国诗教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B. 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因而诗教应以古典诗歌为主要内容。
  C.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诗文占比49.3%,诗词比例大幅上升,足见国家对诗词教育的重视。
  D. 在融媒体时代,中国有六成多的中小络媒体作为日常接触诗词的主要途径。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第二段“这些美育观念”的一项是(   )
  A.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B. “理性 最高方式是审美的方式,它涵盖所有的理念。”
  C. “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
  D. “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尽量发挥,所有的本能都得平均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
  4.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诗教在当下的作用。
  5. 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当前的诗歌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是一片云
  赵焰
  却说黄山脚下的徽州,五代南唐之时,还叫歙州。当时的北门住着一个叫汪书贵的年轻人,父母早逝,靠着祖上传下来的造纸秘方,以楮树和稻秸造纸为生。因为所造的纸张较为细腻平整,在歙州一带很是有名。
  后来机缘巧合,朝廷有令,让各地推荐最好的造纸工去金陵宫中,汪书贵就进了金陵城。
  汪书贵到了金陵之后,先任职于内藏库,日日在澄心堂内造纸。李煜还专门召见了汪书贵等人,勉励年轻的制造郎。丰神俊朗、举止优雅的李煜告诫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