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890字。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历史与文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够“跨界”到文学领域,有其内在的原因。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史记》被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爱奇”倾向。扬雄《法言•君子篇》:“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谯周也曾说司马迁“爱奇之甚”。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还说《史记》有“爱奇反经之尤”。他们初步认识到《史记》独特的文学审美倾向,但只认识到“奇”的表面现象。司马迁的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深层次的是司马迁选择了大量的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传畸人于千秋”。“畸人”,即“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非常之人,或者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者在逆境中奋发有为,或者有理想有作为但落得悲剧结局,或者出身卑贱但在某一方面有出众之处等。相反,一些位高权重的宰相,由于碌碌无为,司马迁并没有选择他们。正是这些奇特人物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特别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特异性的场面,如《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都是极有情致的奇人奇事。“爱奇”的审美观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热乎乎的生命,具有了文学的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
  《史记》内在的文学品质。《史记》能进入文学领域,也是由于它本身具有文学的形象和感染力,刻画人物具有典型化、个性化的特征。《史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放大了人物一生中的关键点,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三个转折点。另外,《史记》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人物的行动,用细节描写来充实人物的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的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史记》在“实录”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或者适当进行艺术夸张,以渲染气氛;或者为了补充事实的不足,适当进行艺术想象。另外,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中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个人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也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史记》“跨界”到文学领域,也有外部的诸多因素。如历代《史记》文学阐释和评论以及中国文学对《史记》的接受。另外,不同时代的文学思潮以《史记》为旗帜、文学教育以《史记》为教材以及海外学者对《史记》文学的研究等因素,也促进了《史记》进入文学领域。
  (摘编自张新科《〈史记〉何以“跨界”文学》)
  材料二:
  咏史诗是融文学与史学特质于一体的重要诗歌体类,其创作的素材乃立足于史事。《史记》作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又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自然成为咏史创作取材的渊薮之一。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爱奇”不是体现在记载神话传说,而是记述了大量的“倜傥非常之人”和奇特事件,这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
  B. 除《史记》自身的因素外,还有诸多外部因素也促进《史记》“跨界”到文学领域,这也印证了历史与文学并非水火不容的事实。
  C.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也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佳作,后来历代咏史创作的素材皆出于此。
  D. 我国现存最早的咏史诗——班固的《咏史》,传承了《史记》的叙事方式和著史精神,因此在咏史创作史乃至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司马迁的《史记》展开论述,但论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B. 材料一引用扬雄、谁周及刘勰的表述,意在论述司马迁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倾向。
  C. 宋诗好议论和说理,其以《史记》人物为原型的咏史诗翻案比唐诗翻得更深刻。
  D. 依据《史记》创作的咏史诗,成了真正的经典,同时也不断赋予《史记》新的内涵。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咏史诗句不可能取材《史记》的一项是(   )
  A.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晋•左思)
  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
  C.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
  D. “三闾不可作,九歌有遗编。”(明•佘翔)
  4.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在文学品质。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5. 这两则材料都是关于《史记》的学术性论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好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挂账
  唐风
  皖南的太平县,民间亦称为“仙源”。
  仙源城鱼肚街右侧,有一家茶馆,青石台阶,朱红门窗,门额上一幢书匾:太平好茶。茶馆的大掌柜亮爷对茶设、煮茶、吃茶十分考究,太平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两叶抱芽,白毫隐伏。清晨,茶炊青烟袅袅,亮爷特别关照跑堂的伙计文火慢煮,小红泥巴火炉把太平茶的清香味儿一点点溢出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