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440字。

  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除此之外,叙事特点也非常突出。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贾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了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二: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坛,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曹雪芹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C.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 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小说开篇讲的“大旨谈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并把握小说主旨。
  D.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宝玉的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红楼梦》的内核就是以宝玉为代表对封建道德的反抗。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王熙凤阿谀逢迎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
  B.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宝玉、王熙凤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D. 《红楼梦》中“仁心”与“诗心” 结合,是宝玉的真实面貌,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B.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 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D.“作者认为……《红楼梦》的内核就是以宝玉为代表对封建道德的反抗”错,原文是“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实则大谬”。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①(节选)
  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后道:“我料到必有此事。”大家听贾母如此说,都默无所答。独探春出位笑道:“近因凤姐姐身子不好,几日园内的人比先放肆了许多。先前不过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近来渐次放诞,竟开了赌局,甚至有头家局主,半月前竟有争斗相打之事。”贾母听了,忙说:“你既知道,为何不早回我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