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烛之武退秦师》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因此需要反复诵读,理清烛之武的劝说思路,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此外佚之狐、郑伯的言语也值得关注,需要引导学生明晰郑伯、佚之狐、烛之武三人的微妙关系及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通过字词梳理已经对文本有了基本理解,并且能够揣摩人物劝说时的情态以及对话语气,但在领悟烛之武高妙的劝说智慧时存在难度,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第三段中反复出现的虚词“若”,帮助学生理解劝说思路,进而感受烛之武劝说艺术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揣摩第二段中“若”字的丰富内涵,明晰郑伯、佚之狐、烛之武三人的微妙关系及人物特点。
2.梳理第三段中三个“若”字前后的“或然”性事件,把握烛之武高妙的劝说思路,领悟其中的智慧。
3.理解劝说言语背后的“礼”与“利”,感受其中蕴藏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1.把握文中的四个“若”字,感受佚之狐和烛之武高妙的劝说艺术。
2.揣摩人物言语,深入理解隐藏在劝说言语背后的“礼”与“利”。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段中“若”字的丰富内涵,明晰郑伯、佚之狐、烛之武三人的微妙关系。
教法学法 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min
《三国演义》中,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震退曹操百万军”。如果说张飞是震退曹军的话,那么烛之武是怎样退秦军的呢?如果在标题“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前面加一个字,可加什么字?
“烛之武 退秦师”
答案预设:“说”“智”“劝”等。(如果同学们回答了“劝”字,则顺势引导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同学们未回答“劝”字,则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再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课文中每一位人物都处于劝说与被劝说的关系中,由“劝”字引入,可从人物劝与被劝的身份关系来理清思路。
二、“劝”与“被劝” 8min
1.寻找“劝说者”与“被劝者”。
答案预设:劝说者:佚之狐、郑伯、烛之武、子犯;被劝者:郑伯、烛之武、秦伯、晋侯
2.完善“劝说者”与“被劝者”关系图。
劝说
劝说
劝说
劝说
答案预设:佚之狐劝说郑伯、郑伯劝说烛之武、烛之武劝说秦伯、子犯劝说晋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