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20字。

  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地理空间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 “文学地理学 ”就是探讨文学和人文地理空间的 关系,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如何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表达。文学进入 地理,实际上是文学进入到它生命的现场,进入了它意义的源泉。
  中国早期的文献是史地纵横,文学蕴含于其间,地理学是属于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 分支。 中国文学的起源是《诗经》 《楚辞》 。《诗经》分为十五国风、大小雅和颂,就 是由黄河流域的地方民俗通向士人阶层,通向朝廷政教,一直通向宗庙祭祀,它是以地 理为基础的。作为另外一个源头的《楚辞》 ,崛起在长江流域,成为相对独立的语言表 达系统。所以中国文学一开始就和地理空间结下不解之缘, 出现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两个不同的诗性智慧的系统。
  文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四大领域,即区、文、群、动四个字。区,即区域。早期部落间的兼并、联合和凝聚, 留下屈指可数的一些邦国,这就沉积下文学的区域类 型,如秦、楚、齐、鲁、吴、越等。文,即文化。它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到人间 的各种现象和生活方式里面,赋予人间现象和生活方式以意义、特色、思维,比如官方 文化、民间文化、隐士文化等。群,即族群,包括民族和家族。讲中国文学不讲少数民 族就讲不清楚汉族,不讲汉族也讲不清楚少数民族, 因为我们的DNA 都混在一起, 民族 问题是文学地理学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家族问题也不容忽视, 比如王安石变法遭 到司马光反对,南北家族问题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司马光等来自北方家族,安土重迁, 文化上素以稳重见称, 而王安石等来自南方家族,带有更多的开拓性和冒险性。很多问 题需要深入到家族脉络中才能看得更清楚。动,即空间流动。无论是区域类型、文化层 分、族群组合,只要它一流动,就产生新的生命形态, 出现文化、文学之间新的选择和 融合。空间的流动可以使流动的主体眼前展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区域,有了两个世 界的对比,可以接纳、选择和批判的东西就多了,就能开拓出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和思想 深度。
  地理是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依托,文学地理学就是寻找文学的土壤和生命的 依托,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视野变得开阔,研究方法变得深入。
  (选自杨义《中国文学与人文地理》,有删减)
  材料二: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内容与生命存在方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地理环 境的影响。 所谓地理环境,就是人类活动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 境。地理环境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文学地理学认为,文学有三个空间。 第一空间,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 间; 第二空间,是指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建构的、 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 为基础、 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联想与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 第三空间,是文学读 者根据文学家所创造的文学地理空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感受而再创造的文学 审美空间。地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空间。我们所熟悉的 那些著名的文学地理空间,例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马尔克斯 笔下的马孔多等,都是以文学家所熟悉的某个客观自然和人文地理空间为依托、为原型, 再融合文学家的主观想象、联想与创造,从而形成的既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或地方感,又 有某种普遍的人生意义的文学地理空间。如果没有某个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 为原型,文学家是很难在作品中凭空虚
  (选自曾大兴《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表现、途径与机制》,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地理学并非新生学科,这从中国最早的文学中出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可看出。
  B.固定区域和族群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有了空间流动,就会使文化呈现新形态。
  C.地理环境不仅能影响到人类的精神活动与生命方式,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题材。
  D.张伟然认为史家常引用小说内容作空间史料,是因为中古小说的空间场景真实存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离骚》用楚国声韵、地名等展开富有神话色彩的想象,体现楚地的区域文化特点。
  B .空间流动带来的文化融合,不是两个世界的简单相加,而是接纳、批判后的超越。
  C .“大漠孤烟直 ”壮美雄浑的边塞诗风,与大西北辽阔粗犷的自然地理空间息息相关。
  D .影响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地理环境则是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3 .下列关于“文学三个空间 ”的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黄河流域为《诗经》创作提供第一空间,如《氓》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描写。
  B .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桃花源却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追求,这体现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力。
  C .有评论者将《红楼梦》中大观园界定为青春王国,是读者对文学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D .文学第一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第二、三空间属于主观创造,三个空间呈并列关系。
  4 .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学地理学 ”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5 .请结合材料, 以《四世同堂》 中的北平(或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未庄等)为例,谈谈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可渡记
  赵建平
  ①可渡在云南。
  ②准确地说 ,在贵州威宁进入云南的第一站 — — 宣威县杨柳乡。杨柳乡有所谓的“雄关漫道” ,“雄关” 即指可渡关,“ 漫道”指的是在云南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具 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可渡古驿道。
  ③云南作为边地,历史上与内地开始紧密联系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庄蹻入滇和秦开 五尺道。北方大批人马经此来到云南,作为古驿道上入滇首地的杨柳乡, 内接中原,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