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130字。
高2023届高中毕业班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茶经》吹响号角起,已历数千年。相比较咖啡般浓郁重彩的西方文化,以“清幽隽永”著称的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
茶学典籍的外译构成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主体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为例,该书向来为各国奉为茶书经典,流传甚广,国外《茶经》译本达36种之多。2009年,“大中华文库”系列之《茶经•续茶经》发行,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译本,标志着中国向世界推介中国茶文化的进阶。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谱》等茶学类典籍的不同译本也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优秀读本。
据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中国的茶叶贸易始于4世纪的四川省,5世纪末,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蒙古边境贸易时,以茶叶为首要贸易物品,开启了茶叶的对外贸易历史,这是中国茶叶外销的最早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葡萄牙人来中国进行包括茶叶、丝绸、瓷器等在内的贸易活动,此为我国茶叶海上贸易之最初记录。边境市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开辟,使得中国可用茶叶、丝绸、瓷器等各类商品换回他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特产,既实现了“以物易物”的贸易功能,又达到了中华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功效。
茶文化传播题材的影像多以纪录片为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名片”,纪录片的创作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于宏大叙事中体现细致入微,从局部真实中梳理整体认知,在现实中体察本质,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又能够揭示文化内涵。茶文化纪录片客观、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茶文化立体化传播的有力载体。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体现在茶已超越一种物质产品的存在,更是与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国家领导人多次将自己家乡的茶叶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外国政要,并以“茶叙”形式共话友好未来;浙江农林大学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传播茶文化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国“和而不同”理念的彰显。
(摘编自刘晓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随着“云消费”时代的来临,流通的时间障碍、距离障碍和渠道环节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竞争强度。“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极大缩短了茶叶的流通环节,流通与消费新特征使中国茶产业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经》是“清幽隽永”的中国茶文化的发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向世界译介中华茶文化的经典。
B. 茶文化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茶叶外销,既是商品的交易,也包含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C. 当下茶产业的竞争,正从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转变为产品包装的竞争,轻量化、个性化包装受到重视。
D. 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茶产业面临更大转型压力,也促使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介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后者侧重分析茶产业的竞争与发展。
B. 材料一中,美国学者《茶叶全书》关于中国茶叶外销的记载,反映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
C. 材料二指出,中国“一地一品”的茶文化特点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开设直营门店扩张以失败告终。
D. 材料二以“云消费”时代为背景,分析了当下中国茶产业竞争的新现象,提出应积极转型突破以应对挑战。
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茶界中国》在主题为“共享一带一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短片电影展上播出,并享誉海外。
B. 诗句“晴窗细乳戏分茶”中的“分茶”,是宋代流行的用爪、匕等在茶汤上划出图像的游戏,体现了宋代茶文化的繁荣。
C. 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茶馆》,在德国、法国、瑞士三国十四座城市,历时50天演出25场,受到了欧洲人民的热烈欢迎。
D. 美国茶商托马斯•沙利文为节约成本开发的袋泡茶满足了人们便捷饮茶的需求,中国养生品牌受此启发推出了袋泡养生茶。
4. 与古代相比,当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5. 某茶品店开业后生意火爆,请结合两则材料与下图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第一部”错误,强加比较。原文说的是“中国茶文化自唐代陆羽《茶经》吹响号角起,已历数千年。相比较咖啡般浓郁重彩的西方文化,以‘清幽隽永’著称的茶文化”“以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为例,该书向来为各国奉为茶书经典,流传甚广,国外《茶经》译本达36种之多。2009年,‘大中华文库’系列之《茶经•续茶经》发行,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译本”,并没有说《茶经》是第一部。
C.“转变为产品包装的竞争”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地为根本的单一竞争要素被打破,产品的轻量化、个性化包装,文化附加价值乃至话题营销、事件营销策略的引入”,并没有说产品包装竞争完全取代了产品核心竞争。
D.“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茶产业面临更大转型压力”强加因果。原文“随着中国茶消费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受年轻消费者快速变化的口味与体验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影响,未来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白热化的竞争与市场变局,传统茶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可知:将面临压力的是传统茶企业,而非茶产业;同时应该是受到年轻人口味的变化的影响,而非“年轻人消费方式的变化”。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扬着灰尘的路上
刘白羽
一到黄昏,接近前线的那些公路就紧张忙碌起来了。六月,这个时间,朝鲜是又凉爽又干燥的,灰尘像一团一团烟雾一样飞扬着,运输汽车就从这滚滚烟尘中间穿过去。
就在这样一天,我坐着一辆吉普车上前线去。我们的驾驶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