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660字。

  2023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记是古人重要的著述形式,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第一个高峰期宋代到最后一个高峰期清代,千年间存世笔记超过6800种,而清代笔记独占七成,足见其分量。随着笔记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笔记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代文史和学术,或者重估古代各时段笔记的独特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记本来是文人在严谨著述之余随笔著录的文字,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发展至奠定清代学术底色的乾嘉时期,亦呈现出有别于前的新变。
  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在笔者统计的168位笔记作家当中,而举人以上科名者占据60%,其中进士多达63人,无科名者仅十余人;有仕宦经历者也超过六成,且不乏位高权重者。这说明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比起清初已明显呈现出“文化权力上行”态势,许多高层文人致力于撰著笔记,并以此名世。郭英德先生指出,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由“布衣之文”向士大夫之文的权力话语转变,此或可为考察乾嘉笔记发展态势提供一个参考维度。与此同时,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在笔者统计的224种、2159卷笔记中,篇幅超过10卷者占笔记总卷数的七成;其中二三十卷以上者不胜枚举,最巨者可达七八十卷。这已经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篇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却能体现在此类著述上投注的精力和专注度。
  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乾嘉学术乃至清代学术的卓越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笔记完成的。进入乾嘉时期,考据学臻至鼎盛,笔记成为乾嘉诸儒援笔立说的重要载体。从题材来看,晚明考证笔记数量不突出,大多是杂事、杂录、志怪和谐谑一类笔记;清初虽有少量学术笔记,但多是野史、杂家、地理杂记与稗官故事。而乾嘉笔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从成书来看,明代笔记抄撮成书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四库馆臣尖锐批评。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清人笔记尤其是乾嘉笔记很多是著者“立言”的志业,写作态度严谨,学术含量高。如顾炎武曾明确表示对“纂辑之书”的鄙夷,将其比作“废铜充铸”,其心志可见一斑。清人以笔记名家者灿若星辰,而明人能为此者几希。
  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乾嘉时期,不论是研论经史诸子,或是辨伪校勘,还是缀辑琐闻,都关注“小而窄”的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具体深细的切实问题来取得厚积式的进步,因而并不需要特别成体系的思考。笔记有闻即录、以条为贯,相对自由的撰述体例无疑最适合这种治学方式,因而应运而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笔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深陷捃拾琐屑和铺排饾饤,“为考证而考证”,不仅缺失“著书之体”与系统思考能力,也一步步失掉了致用精神,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最终使得乾嘉考据学走向了式微。
  (节选自元伟《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笔记著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乾嘉时期之前的笔记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乾嘉时期才得到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
  B. 乾嘉笔记篇幅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表明乾嘉文人在笔记著述上积极投注精力和专注度。
  C. 晚明和清初学术笔记少,多为子部小说类笔记,而乾嘉笔记则学术笔记众多,学术含量较高。
  D. 乾嘉笔记作者与晚明笔记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前者多以“立言”为目的,后者多以获利为目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结构较为清晰。
  B. 郭英德指出的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权力话语转变,可作为笔记为乾嘉文人普遍接受的论据。
  C. 文章第二段列举大量数字,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
  D. 第三段从题材和成书方面论述了乾嘉笔记的学术性,并均与晚明笔记和清初笔记进行了比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乾嘉时期,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笔记,许多高层文人也致力于撰著笔记,客观上促进笔记繁荣。
  B. 阅读乾嘉笔记,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但可大致了解到乾嘉时期文人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C. 乾嘉文人选择笔记为撰述体例,是因为在治学上关注具体深细的问题不需特别成体系的思考。
  D. 乾嘉笔记承载着乾嘉学术的成绩,也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乾嘉学术走向了式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后者多以获利为目”错;结合“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分析可知,“多以获利为目”的是“抄撮成书者”,即编书者。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首次同时颁发给两位女科学家——伊曼纽尔•夏彭蒂耶和詹尼佛•A•杜德娜。她们因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奖。据介绍,夏彭蒂耶和杜德娜利用CRISPR-Cas“基因剪刀”,以极高的精度编辑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来自诺奖官网的消息显示,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