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78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鲁迅尝试把中国优秀文化展示给世界,1933年初,他根据自己在北平(京)琉璃厂等地考察水印木刻状况的心得,起意与郑振铎合作编辑出版《北平笺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北平笺谱》得以问世,他在回应批评时自豪地说:“历史的巨轮,是决不因帮闲们的不满而停运的;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特意拿出几套,分送纽约、巴黎、东京、伦敦等地图书馆,并把德国和意大利图书馆也列入赠送计划,不过,“且待他们法西斯结束之后”。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进逼,中国面临亡国灭种,悲观失望情绪笼罩了一部分国人的思想。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在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悲叹道:“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鲁迅为回应这种论调,于1934年9月25日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并不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先从中国历史上寻找: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然后在现实中发现:“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鲁迅称这样的人是“中国的脊梁”。
  在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后一年,他创作历史小说《理水》,塑造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又作历史小说《非攻》,描写墨子为民众免遭涂炭,不顾危险挺身而出——都是“拼命硬干的人!”鲁迅本人也一直在“为民请命”,他一登上文坛,就发出激越的呐喊,画出民众悲苦生活的真实图景,晚年杂文似投枪匕首,揭露黑暗势力,为民众争取自由和权利。“舍身求法”是佛教用语,类似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中国历史上,法显、玄奘等和尚历尽艰辛,探求佛教教理,鲁迅一生翻译了三百多万字的外国作品,自比普罗米修斯,盗来外国的火“煮自己的肉”,正是一种“舍身求法”的行为。他被称为“现代玄弉”,当之无愧。鲁迅晚年屡屡被舍生取义者感动:在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一•二八”事变中,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重创敌军,鲁迅当时就在交战区附近居住,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书桌;在写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前一年,二十九军保卫喜峰口,以大刀和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震惊中外。鲁迅说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有理有据,绝非“自欺”。
  (摘编自黄乔生《立此存照:拿来主义与中国人的自信力——鲁迅晚年文化定论》)
  材料二:
  他被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他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他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吴大观,他用拳拳爱党爱国的不渝之心,铸就了护卫祖国蓝天的“中国心”。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吴大观拒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意与郑振铎一起合作编辑《北平笺谱》招致帮闲们的批评,鲁迅回应认定自己的做法是对文艺遗产的一种传承与创新。
  B. 《大公报》的社评《孔子诞辰纪念》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陷入精神幻灭之域,鲁迅结合历史与现实驳斥这种悲观论调。
  C. 鲁迅的《理水》和《非攻》同属历史小说,文中大禹和墨子都是基于史实而创作的“拼命硬干”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
  D. 吴大观带领 航空发动机科研团队和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面对国外的层层投术封锁最终通过自力更生取得成功。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将《北平笺谱》分送伦敦等国外图书馆,意在展示中国优秀文化,这有别于《拿来主义》一文所提及的“送去主义”。
  B. 鲁迅因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努力和玄奘历尽艰辛探求佛理的行为相似,被称为“现代玄奘”,作者高度认可这一称赞。
  C. 吴大观的发动机设计团队比较年轻,又缺少研发的资金与技术,能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吴大观居功至伟。
  D. 大庆特大油田开发建设的难度极大,油田能以高速度高水平建成主要得益于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3. 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下列事迹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关联不紧的一项是(    )
  A. 吴大观拒绝美国企业毅然归国 B. 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C. 张秉贵关心抱小孩排队的妇女 D. 钟扬和上海科技馆合作推广科普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行文思路。
  5. 请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哪些人的行为与精神品质体现了鲁迅所说的“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鲁迅回应认定自己的做法是对文艺遗产的一种传承与创新”说法有误,“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说的是保存着、开拓者和建设者。
  B.“认为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陷入精神幻灭之域”说法绝对,原文为“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指濒临精神幻灭之域。
  C.“都是基于史实而创作的”说法错误,大禹是神话传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B.“作者高度认可这一称赞”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只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