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30字。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诗歌内容,学习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体会诗歌的感人力量。
4.欣赏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周总理为革命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体会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运用情境创设、朗读指导、语言品析等方法。
【教材、文本分析】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九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此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希望学生通过对六首诗歌的学习,学会涵泳品味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魅力。
抛开堆砌总理丰功伟绩的追颂排比,排遣个人感情的绝望和悲哀,而是着眼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我们,对着高山喊、大地喊、森林喊、大海喊,表现出了天地肃立、山海呜咽的情境,以及天南地北周总理留下的足迹和一个个鲜活的细节。
学习这首诗歌,应指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感情,认识诗人巧妙构思的特点,理解反复、拟人手法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激发学生缅怀周总理丰功伟绩、深切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对于这篇课文,该如何开展诗歌教学,落实单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是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驱动式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所以本课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
设计任务驱动,任务在前,要提醒不能只是奔着任务去阅读,也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参加讨论去阅读。……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
本次教学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和完成学习任务中接受文化熏陶,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显: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的生命是一道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1976年1月8日,这道光猝然离去,让已经习惯了他的照耀的中国人民悲痛万分。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悼念这道温暖明亮的光。
二、初读感悟
(师生配合朗读课文。)
师:说说你们的初读感受和发现。(从内容、情感、写法、语言、人物形象、构思等方面来谈。)
预设:诗歌是以我们寻找周总理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表达了对总理的深切怀念。
预设:诗歌第一节和结尾两节都运用了直接抒情,抒发了对总理的想念之情。
预设:诗歌很多地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组织语言。突出了总理的形象,表达出深沉的感情。
预设:开头和结尾还运用了呼告和拟人。
预设:结尾还运用了排比。“在这里”“在一起”“想念你”都一连四次。
预设:这首诗塑造了周总理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操劳关心人民的伟大形象,写得非常感人。
屏显:
1999年,中国诗人和学者赵凯应邀去巴黎一座大学讲学,走进校长室,主人坐着,却让客人站着。
主人问:先生自何处来?客人答:中国。
主人问:中国何处?客人答:江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