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10字。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翻译文章,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3.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4.把握文章写人叙事技巧,探究写法,理解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人叙事技巧,体会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文学常识
  鲁迅曾评价这本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书便是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8岁任太史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后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他出狱后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叙史实。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十表——记大事年月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三十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
  七十列传——记载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板书:课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了解作者和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奠定文学常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听读
  学生活动:听读文本,注意课文的朗读停顿与字音,在文中标记字音、停顿、重音。
  教师活动:范读
  课件出示,学生补充笔记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cí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pī 甲,锐兵刃,彀 gòu弓弩nǔ,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自由朗读:独立读+合作读
  3.选学生代表读,齐读。
  分角色,读出语气,可加上恰当的动作。
  三、译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口译全文;
  2.小组合作,标注难点;
  3.全班交流,释疑解惑。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汉朝将领,西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子。
  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名恒。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大:大规模,大举。入边:侵入边境。
  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亦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祝兹侯:封号。
  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备:防备,戒备。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