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7380字。

  江苏省苏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位代表:
  大家好!
  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在此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让东方超环点亮绿色生活”。
  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工业社会对化石能源极度依赖。然而,过度使用化石能源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带来了大量温室气体。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63亿吨。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据了89%的碳排放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空前严重,开发新能源已势在必行。于是人类的目光转向了我们最为熟悉的太阳,力图模仿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供能。
  托卡马克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在苏联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1965年,在四川乐山郊区,中国建起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西南物理研究所。
  众所周知,在第一枚核弹爆炸后数年,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就建起来了。反观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没有成功。因为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难了。为什么人类面对如此渺茫的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它呢?这就要从目前的能源结构说起了。目前国际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不仅效率低下、储量有限,而且长久使用污染严重,不适应低碳减排的要求。其他能量来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例如核能会产生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放射性废料;风能、太阳能时常受到天气因素的制约。而核聚变不仅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而且反应的产物对环境毫无污染,其原料在地球上也可谓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认为,“人造太阳”是人类追求的终极能源。如果“人造太阳”能够成功,那么人类的能源危机一去不复返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大幅减少。
  可惜的是,热核聚变需要达到108℃以上的高温。由于地球上不存在能承受如此高温的材料,为了承装这样一个“大火球”,就需要形成一个能使带电粒子悬浮的超强磁场。形成超强磁场需要使用通电线圈。为了减少线圈消耗的功率,又需要使金属导体置于-269℃的温度下实现超导。在这些要求下,科学家们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将上亿度的高温与-269℃的环境结合在同一个装置中。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东方超环于2000年9月正式动工,并于2006年9月26日第一次放电成功。东方超环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将-269℃环境和上亿度的环境有机结合,在“服役”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2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摄氏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并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东方超环获得超过60秒的完全非感应电流驱动高约束模等离子体,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7年,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又一次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东方超环再次创造记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7千万摄氏度1056秒等离子体运行。这些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人造太阳”的科学可行性和工程可行性,为“人造太阳”迈向商用发电奠定了基础。东方超环投入使用后,一定会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有力助手。
  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例如,东方超环堆芯产生的高温可以裂解水为氢气——一种无污染的高能燃料。虽然东方超环
  1. 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东方超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清洁的电能。它的功能是全方位的。在已然实现商用发电的同时,也可以裂解水产生氢气,提供清洁能源
  B. 东方超环主要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期间,外国科学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C. “未来如果有一盏灯能被聚变能点亮的话,这盏灯一定要、也必须在中国。”体现了中国聚变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自信和伟大的愿景
  D. 此时此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仍然在努力奋斗,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基础。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方超环”装置是可以实现磁约束核聚变的装置。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东方超环”在中国建成,由此揭开了人类对“人造太阳”的研究序幕。
  B. 氢弹爆炸后,过去了60多年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才实现了成功,这与核弹和裂变核电站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C. 目前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存在效率低下、长久使用污染严重等问题,与我国“双碳”的理念相违背。
  D. 本文从文体上看是一篇演讲稿。全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用了大量事实事例作为论据;同时完美保留了作为科普文的科学性、严谨性。不失为一篇完美优秀的科普说明文性质的演讲稿
  3.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聚变科研工作者精神的一项是(    )
  A. 不畏强权、维护主权。 B. 勇于改革、全面开放。
  C. 维护边疆、守护祖国。 D.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4.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中国的“东方超环”所解决的核聚变反应的难题。
  5. 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请你结合材料。写出至少3条有利于实现绿色生活的实用高效的措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在已然实现商用发电的同时”错,由“虽然东方超环目前还做不到商用发电”可知,选项把未然变已然。
  B.“东方超环主要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知识产权。期间,外国科学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错,由“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了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东方超环”可知,东方超环是由中国的科学家独立设计制造。
  D.“此时此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们仍然在努力奋斗”错,由“在这个领域,中国早期的科研工作者们筚路蓝缕,开荒拓土,奠定了中国‘人造太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基础”可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城往事
  序章
  “呼——”,刚踏上青城的土地,一阵清风扑面而来。
  “啊啊,青城可真是名不虚传的地球最绿城市啊!”身边的路然一边舒展着筋骨,一边啧啧称赞道,“要是来的路上,不用坐又贵又慢的太阳能动车就更完美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