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330字。

  江苏省镇江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来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hàn(▲)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guǒ(▲)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和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孔子说:“            ,             。"(《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②从百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朝发暮至,船行之快,郦道元以“             ,              ”作比,确实恰当。
  ③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               ,            ”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④从困境中成功突围,找到新出路,发现新天地的时候,我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
  3.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     、     、     和     。③它        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和玩味,        一直以来都是高人雅士们的殷殷向往与孜孜追求。④人在清欢的时候,心境恬适,仿佛所有的安排      最好,     正合我意,犹如依山就势,顺水行舟,应时而动,自自然然。
  (1)第②句横线上的四个词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接纳 直面 顺应 改造
  B.直面接纳改造 顺应
  C.接纳直面 改造顺应
  D.直面接纳顺应 改造
  (2)第③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而且……;不但……还…… B.不仅……而且……;不是……却……
  C.虽然……但是……;不但……还…… D.虽然……但是……;不是……却
  4.根据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问号、叹号、逗号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直行文稿的引号则直接借自日本。1918年,陈望道在《标点之革新》一文中提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
  (摘自2022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闵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摘自鲁迅《故乡》)
  【材料三】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摘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关于汉语标点符号的形成,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2分)
  (2)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传神的?(2分)
  “啊!闰土哥,——你来了?……
  (3)对于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你有怎样的建议?(2分)
  二. 阅读理解(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7题。(共6分)
  夜泊润州①江口
  刘言史
  秋江欲起白头波,贾②客瞻风无渡河。千船火绝寒宵半,独听钟声觉寺多。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②贾(gǔ):商人,
  5.简述作者夜泊润州江口的原因。(2分)
  6.根据诗句概括润州城的特点。(2分)
  7.下列诗句均写到夜船行止,表达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