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60字。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zhàn)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婉转的曲子,时而A在碧绿的菜(qí),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心灵如清泉般澄澈,酝(niàng)青春最芬芳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
  (1)看拼音写汉字。
  ①zhàn _____放
  ②菜qí _____
  ③酝niàng 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①悄然而至 _____
  ②澄澈 _____
  (3)填入文中A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徘徊 B.徜徉 C.逗留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全球新冠危机,中美两国所展现的立场获得了世界完全截然不同的评价。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教师节,小兰送给李老师一大束鲜花,李老师欢喜地说:“多漂亮哪,令人美不胜收!”
  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人来人往,这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古体四言诗,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虚实结合,写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曹操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B.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
  C.“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D.“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令堂”这样的称呼。
  三、情景默写
  5.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乡书何处达?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论语??述而》)
  (6)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但同一个诗人面对一轮明月,境遇不同,情感也会有不同。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的诗句中,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但是在《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的诗句中,却借“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抒发“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不舍之意。
  四、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1)下面是《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篇名。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