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6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无言不是不说话,无言乃是放弃“人之言”,而达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然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是传统美学无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几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一切森然毕具的美的形态都是其形相。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不言”是与人为相对的,人为的美是局限的、片面的,它产生于“言”,由知识所控制,它是相对的美,无言之美是绝对的美。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涉,我们千万不要将此理解成:中国美学强调自然是最美的,人创造的东西不如自然。因为,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不是西方美学中所说的感性实在,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儒家哲学虽然关心人伦的建构,但总是将人的道德努力归之于天。天是创造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在儒家,如果说有个大美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在主观,不在客观,也不在主客观的结合,而在天。天是什么?天不是自然对象,也不是遥在天国的至上神,天为绝对之创造本体,显而为万物,从而生生化化,有物有则。
当孔子说“予欲无言”,弟子以如果先生不言,何以领教询问时,孔子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来作答。在他看来,无言可以合天,天不言,而创造不已。他对逝者如斯的感叹也包含这样的思想。天是一无言的创造本体,正所谓江山浑在眼,宇宙付无言。
《周易•系辞传》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寂然不动,言道体,道体为无声无息、无形无相、静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记一体灿著,天下万事万物生生化化,因一体而生,因一体相连。一体有寂然之美。这是一种本体的美,乃大美不言之体。《诗•周颂•维天之命》说:“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这两句诗为儒家所重视,《中庸》将其作为“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本特点。天,即本体。命,即本体之流行。“於穆”含有深远、深奥、深透、静穆之义,是对天之本体的形容。正如《中庸》结篇时所说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天地无声无息,创造不已,是至深之道,有至美在焉。
天之美,是绝对之美,是美本身。绝对之美,乃无言之美。儒家树立一个无言的美的本体,突出其创造特性,也突出对这种美的把握,只能走默然体验的道路。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落花无言》)
材料二:
庄子认为真正的大美是无法用言语传达的,它流行于天地宇宙之间,言语永远不能描绘出宇宙自然的本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只有不通过任何言语来描述世界,才能感受事物之美,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B.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中确立了“不言之美”作为美的本体的地位。
C.庄周梦蝶这种无限愉悦的审美境界是庄周直接感受到的,是庄周在人为意识下产生的。
D.庄子笔下有很多相貌丑陋或肢体残缺但品格高尚的人,他们在庄子眼中是丑的、不美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地有大言而不美”这句话中,庄子以不言为美作为美的判断标准,认为天地是不言之美的体现者。
B.儒家认为大美的世界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又不是主客观结合的,而是在天这个绝对创造的本体。
C.儒家和道家的大美思想从根本上是不同的。儒家认为,天是不言的,是绝对的创造本体,它默然而创造。
D.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和“逝者如斯”的感叹都包含着天不言,却创造不已的思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二十四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D.《桐柏观》:“半夜人无语,中宵月送凉。”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就当下人们热衷于整容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愤怒的钢铁(节选)
韩梦泽
寒气涌来,阳光尽去,浓雾样的阴云弥漫了整个天空,阵地的两端寂静无声,似乎所有人都已离去。
怀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脚,把步枪顺在臂弯里,小心地趴下匍匐前行,用最缓慢的动作移动着身躯朝预定战位靠近。
他是一英寸一英寸爬过来的,用最小的角度扬起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