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90字。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使用0.5黑色水性笔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 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既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又表现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6)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双腿tān huàn______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______轻怕重。(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3)我刨______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4)三妹便sǒng yǒng______着她去拿一只来。(郑振铎《猫》)
  (5)这也真够滑jī______,但是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3. 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文中有不少的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比如“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宁静致远”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B. “澄澈 池水照亮了她的面容和身形:她笑,池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这句话中“澄澈”是形容词,“她”是代词,整个句子的标点运用也是正确的。
  C.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诚子书》中对儿子的殷殷教诲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法国作家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中讽刺虚伪愚蠢的同时,更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D. “广东何晓顺教授率其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打破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这个病句的修改意见为:把“打破”改为“解决”。
  综合活动(6分)
  4.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的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的一生……现在,同学们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一】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准备采取哪些形式来开展活动?请你补写两条吧。
  A.举行“读书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
  B.举办“名著我知晓”的问卷调查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下面两则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响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理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反映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请从下面四个名著中选择一个推荐给大家,并结合名著 相关内容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西游记》 C.《老人与海》  D.《朝花夕拾》
  我推荐: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19题4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 人们经常引用【甲】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形容中华民族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描绘的图景。
  6. 【乙】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能换成“填”吗?说说你的理由。
  7. 【乙】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