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230字。

  2021级高二第一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共性本是文学的天然属性,不管是创作,还是批评与研究。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一系列概念、思维及其操作范式的规训下,我们逐渐把公共性剥离于自身。其中,“纯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学院化”像是施加于当代文学的三次手术,这三种提法及其关联的一系列知识实践、意义生产已经将当代文学的公共性消解殆尽。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来看,文学史的进程其实是强压在文学身上的诸多功能逐渐被卸载、被其他艺术门类和人文学科分担的过程,于是文学逐渐退居于现代社会的边缘地位。同时,那些本就与媒介技术关系紧密的艺术门类,自然会在知识传播、智力训练、审美愉悦等层面与文学发生竞争,并强势挤压文学的生存空间和意义辐射范围。在一个常态化的现代社会,文学居于文化结构的边缘位置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何在边缘位置参与思想文化的多元竞争和对话,参与社会、历史、政治形态的整体建构,才是思考如何重建文学公共性的起点。
  然而,当文学公共性缺失的相关问题被提起时,我们总是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冲击和挤压。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是,无限夸大、片面强调前述这些观念中所陈述的社会、历史、政治因素,并将其归结为环绕于所谓文学本体的外部势力。尽管我们或许还记得一些概念、思维产生的原始语境和复杂、丰富的意义层次,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一直走的是一条自我阉割、自我约束、自我提纯的窄化之路。于是,“纯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学院化”这三种观念包含着自我反省意识、自我保护策略的历史判断,沦落为当代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公共性缺失的遮羞布。
  (摘编自方岩《当代文学的公共性》)
  材料二:
  20世纪末,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作家过于关注私人领域,有效回避或远离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使文学承载的思想文化的引导功能变得越来越微弱,从而也使文学公共性不断萎缩和几近失语。
  文学是“人学”,应该坚持人的理想,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公共性,但我国有一段时期因各种思潮影响削弱了这种属性。
  B. 常态化 现代社会中,文学会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挤压而自然处于文化结构的边缘位置。
  C. 当代人在认识文学公共性缺失的相关问题时,都会将其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统一起来。
  D. 文学公共性是一种意识形态,使命重大,我们理应通过改革,让文学公共性回归本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重建文学公共性的终极目的是要参与思想文化的多元竞争和对话,参与社会、历史、政治形态的整体建构。
  B. “纯文学”“人文精神大讨论”等观念蒙蔽了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公共性的缺失,原因是其具有自我反省意识。
  C. 文学来自生活,应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可惜当下有些人只注重形式的优美,忽视了内容的真实与丰富。
  D. 当下中国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亵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精神的事情,其中尤以沉迷于自我历史回忆这种现象为甚。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文学的公共性价值”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文人倡导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B. 孔子将文学的作用归纳为兴、观、群、怨,后人主张将其介入公共事务。
  C. 唐代白居易、元镇等人共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司空图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某些诗作具有镜花水月的韵味。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中国当代文学的公共性在不断萎缩。请结合材料,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都会将其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统一起来”错误,从材料一“我们总是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的冲击和挤压”可知,我们只考虑其外部因素,而没有考虑其内部因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
  余华
  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