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660字。

  高2023届高三上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民间故事中朴素的生态意识,在“神奇婚姻”的众多故事类型中体现了出来。在这类故事中,蛇、鱼、青蛙、狐狸等动物都可以幻化为“人”,与人相恋成婚。民间故事在把自然世界“人格化”的过程中,表达的是“自然构成了人的生命的一部分,人也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这是包含了浓郁的人的情感化内容的生态情怀。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这种“生态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时代中,民间文化虽然不是主导性的文化形态,但却往往有极大的包容能力,包含多种文化因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都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了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在多种民间文学体裁(包括民间故事)中体现出来。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孟子),“民胞物与”(张载)。道家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一。佛教强调万物众生平等,戒杀生。古代思想家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虽然并不是从生态的角度展开的,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智慧,都主张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人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而这些思想自然成为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民间动物故事中体现出的“生态意识”有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在民间故事中,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虽然是平等的,但人仍是核心。对于中国的民间故事而言,从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来看,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本来就是共处一体的共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没有放弃人的作用,也没有肆意残害动物,两者在相互依存中追求和谐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其次,在民间动物故事中,人与万物众生的关系有强烈的道德化、伦理化、情感化倾向。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保护生态不受破坏,实现人类生命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历史诉求。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是有道德伦理和情感维系的,虽然这样的生态意识包含在人们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方式之中,但这种内化于人们灵魂中的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却是可以持久的,甚至是永恒地影响着中国民众对自然万物的态度。在今天中国的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理应进一步复活这种源于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态意识”,以一种更加自觉的精神去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动物故事中的生态意识与道德、伦理、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这种审美形态是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想象世界的,在这一艺术世界中,人与万物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他们相信万物众生都是和人一样,有生命、有灵魂的,因此民间故事赋予了“动物”与人相似的生命化的思维和情感。当它以动物人格化或动物幻化为人的方式,跨越物种的界限、时空的限制,呈现出一个道德化、情感化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化的艺术世界时,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伟大与深厚,凡动物故成己,也要成人,还要成物(万物众生),这也许就是民间故事中生态意识的精髓所在。
  (摘编自王光东《民间动物故事中“生态意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道、佛都主张人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只因为民间故事以这些思想为主要内容。
  B. “神奇婚姻”类民间故事把自然世界人格化,包含了浓郁的人的情感化内容的生态情怀。
  C. 西方生态思想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诉求,而中国民间故事具有内化于灵魂的持久性。
  D. 动物故事中生态意识的独特审美形态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想象世界,“动物”有与人相似的思维和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论述了民间故事中有朴素的生态意识的观点。
  B. 文章采用设问的方式,从人与万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民间故事中生态意识的两个特点。
  C. 文章列举儒、道、佛的观点,论证古代思想家从生态角度分析蕴含生态思想智慧。
  D. 文章通过东西方生态意识的比较,强调了生态意识有助于解决中国生态危机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间文化可能并非一个时代的主导性文化,但它可以包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并把它作为重要内容。
  B. 中国民间故事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即人与自然万物是共生关系,两者在相互依存中追求和谐共存。
  C. 民间故事中生态意识的精髓是人不仅要成己,也要成人,还要成物,这完全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精神的伟大与深厚。
  D. 以一种更加自觉的精神去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助于解决今天中国的生态危机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的能力。
  A.“因为民间故事以这些思想为主要内容”错,原文是“……古代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智慧,都主张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人要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而这些思想自然成为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可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