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8260字。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那么现实需求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太空探索与开发过程,是人类实现其自由价值的具体过程之一,既对扩展人类积极的物质生活、摆脱消极的苦难生存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满足人类探索未知、欣赏自然之美等精神需要的最深远的无限资源,还是人类最终逃离最后毁灭的唯一希望所在。”人类之所以要开拓宇宙新空间,无非是因为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经济活动甚至是地球外围空间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这也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宇宙探索在给人类带来丰富认识和充沛资源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如影随形。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认识从古至今不断突破与推进。古代的宇宙探秘缺乏工具,人们单凭肉眼对天空进行粗略观察,宇宙探索也就内化为神话,被人们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理想的信仰。中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不断成熟,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步加深,“地心说”“日心说”“星云假说”等不断被提出和革新。现当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人们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属性的认识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方面延伸。
  事实上,宇宙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并深化了人类的认知对象,而且还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革新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一步印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宇宙探索对科技、社会、生态均有积极影响,但是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宇宙探索带来的太空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宇宙探索在地球自然灾害预警和地球全面监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电磁污染、光污染等。值得关注的是,空间碎片在爆炸或碰撞后被遗留在行星轨道上,非常容易与各星体、空间物体发生碰撞,形成对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安全威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的报告,早在2018年,近地太空中卫星碎片和火箭残骸的总数已经达到14357个。美国空间碎片研究专家唐纳德•凯斯勒的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太空碎片的增长速度估算,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再过70年左右,太空中的碎片数量将达到发生碎片链式撞击效应的临界值,之后近地空间将无法使用。
  宇宙探索之所以存在问题,既是由科技发展的时代局限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是好奇心,那么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则是现实需求,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促使人类开拓宇宙新空间。
  B. 宇宙探索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空间碎片在爆炸或碰撞后被遗留在行星轨道上,非常容易与各星体、空间物体发生碰撞,从而威胁地球的安全。
  C. 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宇宙探索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科技发展的时代局限以及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影响。
  D. 人们对于宇宙生态规律的认识以及当前的生态技术能力尚且存在不足是人类宇宙探索遭遇困难的原因之一。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唐纳德•凯斯勒 研究结果,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解决空间碎片增速过快的问题,再过70年左右,太空中的碎片数量将达到发生碎片链式撞击效应的临界值。
  B. 人类宇宙探索遭遇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全球监督管理机制,现存的宇宙管理机构虽然对人类宇宙探索事务进行了部分管理与规定,但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用。
  C. 虽然《原则条约》规定“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毕竟各个利益主体探索宇宙的根本目的是利益。
  D. 宇宙探索在科学技术领域存在许多挑战,如多重宇宙的存在加大了宇宙探索的难度,科技发展的速度很难跟上宇宙更新的频率等。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体都绕着它运行,随着科学认识的成熟,哥白尼提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B. 古人最初认为宇宙的形状是一个无限大的平面,后来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圆球,20世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可能具有扁平如纸,封闭如球,或敞开如马鞍等三种形状。
  C.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此后,人类陆续发射了多个探测器和人造卫星,如各国的火星探测器,中国的北斗卫星、风云三号06星等。
  D. 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康德大胆探索天体起源问题,在1755年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4. 关于宇宙探索,文章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
  5. 针对宇宙探索的现状,结合全文谈谈人类未来还需做哪些努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而宇宙探索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科技发展的时代局限以及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影响”范围缩小,原文“宇宙探索之所以存在问题,既是由科技发展的时代局限所引起的,也是因为各种社会阻碍因素制约而形成的”,“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只是社会阻碍因素中的两个方面。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鱼鹰•鹰帮
  李木生
  与旭日一起,山庄村的鹰帮出发了。不大的铁壳机动船,拽着七八只小溜子①,每只小溜子上都有一个六十岁上下的渔民,或蹲或站。小溜子的两舷支着四五排横木,横木上站着鱼鹰,每只溜子仿佛一只张着翅膀的大鸟。
  鱼鹰们大多缩着脖,将头向后插进翅膀里,犹如没精打采的家鸭,只是光滑的羽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