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600字。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中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大变动时期。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文艺创作的繁荣、理论批评的自觉,成就了中华文艺思想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在绘画方面,人物画空前兴盛,山水画异军突起,出现了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画坛巨擘,产生了“鉴戒”“畅神”等代表性观点,成为我国文艺理论自觉时期绘画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也为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画论史上,“鉴戒”一说虽系曹植首倡,但教化作为绘画的固有功能,其渊源几乎同绘画艺术本身一样久远。据《史记•殷本纪》和《别录》的记载,殷商大贤伊尹曾图画“九主之形”,作为商汤治国理政的镜鉴。两汉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画论著述传世,但从王延寿“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诚世,善以示后”(《鲁灵光殿赋》)一类的文字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绘画的“鉴戒”功能已经有了理论自觉,这也为曹植的首倡打下了基础。
  在“鉴戒”思想的影响下,中古画论呈现出新的特质,与此前绘画注重教化相比,带有更加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是注重情感,尤为注重情感对于“鉴戒”的襄助作用。汉魏时期,王公贵族悬挂人物像于室内用以“鉴戒”是社会的风气,而“鉴戒”功能的实现,多取决于观画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理性自觉,其实际功效并不容易得到保证,因而王充说“人好观图画者,图上所画,古之列人也。见列人之面,孰与观其言行”(《论衡•别通》),一些抑画扬文之论,也并非全无道理。
  二是凸显美感,尤为凸显美感对于“鉴戒”的深化作用。顾恺之的“虽美而不尽善也”(《魏晋胜流画赞》),姚最的“赋彩鲜丽,观者悦情”(《续画品》)等,均强调了美感对于“鉴戒”的深化作用。只有观画者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的作品才被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审美因素的凸显,极大地丰富了中古画论的理论内涵,使其向着“尽善尽美”的艺术至境前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工聪《“鉴戒”与中古画论))
  材料二:
  曹植《画赞序》全文的功能可概括为“存乎鉴戒”而且这种“鉴戒”作用还不是简单的图解式的,而是由绘画的艺术形象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共鸣所产生的,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古时期是中华文艺思想史上高度繁荣的时期,缘于思想的解放带来的文艺创作的繁荣以及理论批评的自觉。
  B.曹植的“鉴戒”思想促使中古画论呈现新的特质,即更加注重情感、凸显美感,这与此前的绘画理论截然不同。
  C.不同的人物画像能引起观画者各不相同的情感反应,曹植所提的这一问题在我国绘画史上是首次触及,意义深远。
  D.由于我们无法见到曹植所述壁画的形象,所以对于“鉴戒”理论的“情感反应”原因的分析只能是一种推断和假设。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史记•殷本纪》和《别录》中的关于殷商大贤伊尹图画“九主之形”的记载,可知殷商时期,人物画已经具有“鉴戒”君王的功用。
  B.受到曹植“鉴戒”观念的影响,王充认为观看古代名人画像,无法与亲自观察他们的言论和行为相比。
  C.材料二认为观画者若在观画之前已对画面人物有了憎恶或崇尚等情感,其观画时难以突破先人为主的情感定式。
  D.画家在绘画作品时既应表现客观事物,又应表达主观情感,后者较之前者能更主观地反映出绘画者的审美主张。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贤圣。”(姚最《续画品》)
  B.“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C.“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D.“使画可尽,则无事乎书矣。”(宋濂《画原》)
  4.如何更好地实现绘画作品的“鉴戒”的教化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在阐述曹植“鉴戒”这一理论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证明了“鉴戒”说产生的原因?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月食(节选)
  李国文
  伊汝有点后悔他这次鲁莽的旅行了,应该事先写封信或者拍封电报。可是,给谁呢?
  现在,当他乘坐的这辆长途汽车,愈来愈接近他要去的目的地,他的后悔也越来越强烈。不该来的,胡闹、任性、冒失,即使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丢失了,能够找回来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何况伊汝回到这块老根据地,来寻找那种纯属精神世界的东西呢?甚至当长途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