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30字。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有根可寻、有本可立,一个民族才能   ①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根”与“本”,才能在文化建设上、在学术发展上、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上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   ②   建自己的命题学说、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凸显自己的价值导向、传承自己的文化精神、展现自己的审美风范,由此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   ③   进之路径,开辟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shàn sù B.chǎn sù C.shàn shuó D.chǎn shuó
  (2)依次填人语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迄 ② 钩 ③俱B.①屹 ② 钩 ③具C.①屹 ②构 ③俱D.①迄 ②构 ③具
  2.小明在摘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桂梅的颁奖词时粗心大意,把句子顺序抄错了,你认为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
  ②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③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④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
  ⑤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③②④⑤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均位列“唐宋八大家”。
  B.“桃李”“烽烟”“婵娟”“纨绔”在古诗文中依次指代“学生”“战争”“月亮”“富家子弟”。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殿下、白身、氓等。
  4.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古诗文名句,使前后语意连贯。(8分)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可以在浩瀚的古诗词中得到共鸣。少年时,前往三峡,我们可以体验“(1)________,不以疾也”(《三块》的惊险刺激;青年时,意气风发,我们有着“(2)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的豪情壮志;年老时,物是人非,便有“无可奈何花落去,(3)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落寞。离乡远行,不免怜惜“(4)_______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之深情;遭遇坎坷,不免庆幸,有知音陪我们欣赏“(5)________,(6)________,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的美景;风浪过后,幸福便是“(7)________,(8)________”(《饮酒(其五)》)的悠然、恬适。
  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为献礼建党百年,班级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化学习,小组打算制作微纪录片《周恩来》。有同学不理解剧本部分选材,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4分)
  剧本选材 疑问
  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造反者》) [家庭背景]①介绍“造反者”周恩来,为什么要拍摄他的家庭背景?请联系你对名著的阅读简要分析。(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