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字。
高一语文必修 下册(新教材)第二单元
《窦娥冤》(节选) 知识点清单
4 窦娥冤(节选)
一、重点剖析
1. 选文中展示了哪些冲突?这些冲突反映了什么内容?
答案: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这是普通百姓与社会上流氓恶棍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现实;
②窦娥本想依靠官府洗清自己的冤屈,反而被判死罪,这是普通百姓与腐朽官府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昏聩、贪赃枉法;
③窦娥怕连累婆婆,不得已蒙冤认罪,行刑前她指斥天地,以三桩誓愿向封建秩序发出挑战,这是窦娥自身善良的品质与刚强不屈的精神之间的冲突,体现了窦娥的孝顺善良和勇于反抗。
2. 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有何异同?三桩誓愿之间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案:三桩誓愿同中有异。相同点:都是为了表明窦娥蒙受了千古奇冤。不同点:第一桩誓愿侧重于将她的冤情告白于当时,流传于后世,展现出她面对不公正的判决时的倔强不屈;第二桩誓愿侧重于让天地为她遮掩尸身、披白戴孝,表明她对自己的清白无辜充满信心;第三桩誓愿侧重于她相信上天能够惩恶扬善,惩戒昏庸的官吏,表明她对社会公正的执着追求。
三桩誓愿递进排列,这可以从监斩官的态度中反映出来。窦娥发愿要“血溅白练”时,监斩官顺口答应,说明他根本没放在心上;窦娥发愿要“六月飞雪”时,监斩官斥为“胡说”,这说明她的誓愿已引起监斩官的警觉;窦娥发愿要“亢旱三年”时,监斩官命令人“打嘴”,说明他认识到窦娥矛头所指的严重性。三桩誓愿的分量依次加重,说明窦娥的激愤逐渐加强,对昏庸官吏的触动逐渐加深。
3. 窦娥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形象特点: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统治势力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安分善良、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窦娥形象的意义:窦娥是被迫害、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善良、坚强,最终走向反抗的劳动妇女的典型。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力地揭露了当时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申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