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860字。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清末民初,不少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梦想:实业救国。但真正把梦想付之行动并见诸成效的其实很少。个中翘楚,东部的张謇是一个,西部的卢作孚是另一个。卢作孚先生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被民众称为“北碚之父”。他创办民生公司,发展民族航运业,一辈子①心无旁(wù) ,探索实业强国之路。他把昔日的小乡镇——北碚,建设成为生产发达、文教兴盛的重要城镇。在此地,他和四弟惨淡经营,一起帮助百姓②(dù) 过难关,并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捐给北碚的教育事业。他渴望创造一个焕然一新的美丽世界:人人都可以有饭吃,人人都可以有事做,人人都可以有书读。心怀天下,造福他人,无所不为,是他秉承的人生信条。在他离去七十一年后的今天,当年栽种的善意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荫庇世人不受烈日灼烧,③(rú) 养了一代又一代北碚人。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兴(xīn)盛
B.积(jí)蓄
C.参(chān)天
D.荫(yìn) 庇
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①心无旁wù
②dù 过
③rú 养
3.文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翘楚
B.惨淡经营
C.焕然一新
D.无所不为
4.将带有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1) (2) (3) 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性和偶然性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
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⑤/②⑥ D.①④/②⑤/③⑥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相关鉴赏题目。(7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①楼船下益州②,金陵③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④。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②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④石头:指石头城,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洗炼、紧凑,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
B.诗人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国君主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C.诗歌的颈联呼应题目,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陡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
D.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意境,给人以积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