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900字。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复兴洪流、壮丽多彩的人民史诗、敢于斗争的英雄气魄、革故鼎新的文明画象都富有崇高之美,都应当成为当代作家重点关注和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作家也有责任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彰显崇高之美。
  崇高的书写向来是与宏士叙事紧密联系的。 书写崇高,需要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然而,现实中一些宏大叙事在表现崇高方面却出现了钝化、断裂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细节的忽略。
  事实上,宏大叙事与细节叙事之间往往是相互交融的。一些凸显崇高的宏大叙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三体》等之所以屡屡掀起阅读热潮,与其内容丰富、真实生动的细节是分不开的。细节叙事具有凸显崇高的独特作用,可以与宏大叙事相辅相成,这很大程度正是因为细节叙事本身所具有的超清视野和常知角。
  蕴含崇高价值的伟天故事往往有着十分激烈的冲突。作者对矛盾的描摹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对故事或人物崇高的感知。正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在这方面,细节叙事常常更具有独特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就善用细节刻画矛盾.如在讲到一支志愿军部队的战斗时,他描写道:“敌人为了逃命,用了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配合着发起了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是故事人物完成从常人到英雄身份转变的“决然一跃”,承载着垩凡铸就伟大、平常生发崇高的实质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者描写的关键选择越艰难;故事就越伟大,人物就越崇高。细节叙事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用饱满的心理细节和行为细节把读者拉进故事人物的主体视角<沉浸式地感受故事人物的蝶变。这种对崇高人物关键选择中思想感情的充分挖掘,是其他叙事方式所容易忽略和难以企及的。
  与宏大叙事相比较,细节叙事不直接阐述事物的发展全局和故事整体,也不直接阐明这一文事或人物的崇高意义。细节叙事是用一种间接的方式似丰富典型细节的铺陈来聚焦特定的上程、放大所需的局部、抓住锚定的截面,提供给读者具有引导性的超清刻画,让读者沉浸在叙的氛围之中,得以进一步深入思考。
  现实中,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常用挑选、截取、放大、曲解历史细节的手段,消解崇高、扭曲高,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否定细节叙事的价值,反而需要我们更好地用好正、鲜活的细节,还原完整、真实的细节。
  在用什么样的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人间正道。在如何用好细节方面,作家需要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对待历史中的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作家需要真诚观照人民的现实生活,用美善的细节鼓励人们战胜丑恶。
  同时,细节是琐碎的,而故事的呈现却需要完整的逻辑。在文学作品中,有时细节越丰富,情节反而越延宕,故事越显支离。作者要想在拥有斑斓细节的同时保持崇高叙事的逻辑性,就不能简单地让细节成为主场景、主色调,而是注意好整体故事情节细节的精巧铺排,并与宏大叙事充分融合。
  (摘编自沈壮海、蒋从斌《细节何以彰显崇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作家重点关注和着力表现的应都是能反映当代中国崇高之美的事物和社会现象。
  B.作家在书写崇高之时要与宏大叙事紧密联系,宏观思维和整体视野也是不可缺少的。
  C.细节叙事之所以能够体现崇高,跟其本身具有超清的视野和常人的视角有很大关系。
  D.细节与故事的呈现有时是有一定的矛盾的,细节丰富有可能让情节拖沓,故事支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指出作家有责任书写当代中国的崇高之美,彰显了此文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B.文章紧扣“细节叙事”与“彰显崇高”的关系,运用了举例、引用、比喻等论证方法。
  C.文中所举《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例子通过数字细节和情景细节体现敌我矛盾之激烈。
  D.文中从正反两面阐释了细节叙事对于书写崇高存在的有利与不足,体现了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宏大叙事在表现崇高方面出现了钝化、断裂现象完全是因为对细节的忽略。
  B.常人转为英雄身份需你家对细节叙事和宏大叙事做出选择,选择越难;人物越崇高。
  C.细节叙事不直接阐明人物的崇高意义,因此只能通过充分挖掘崇高人物的情感来体现。
  D.挑选、截取、放灰、曲解历史细节等行为影响恶劣,是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常用的手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结果对外发布,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