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10字。
在心灵深处下一场明亮透雨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四单元选入五篇散文,承载着学生了解不同散文特点,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独特之处,体验作者独特情感体验和深刻人生感悟的学习任务。《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中作者回思昆明往事,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展示了昆明特有的民俗风情,倾诉了对那段诗意往事无尽的眷恋之情。作者将自己的深切情思和人生感悟隐藏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景物、滋味、人情、氛围都信手撷来入文,紧扣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这根情感的红线,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悠长。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逐步渐深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由教读到自读的真正转变。
【学生起点】言我之志,抒我之情,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触摸作者的经历线和情思线,关注作者独特的体验认知。《昆明的雨》含蓄、空灵、优美、淡远,是汪曾祺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上课之前,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预习学案中设置三个感知类问题:(1)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2)作者写了昆明的雨中哪些景物?(3)作者对昆明的雨怀有怎样的情感?从课上预习交流来看,通过自读课文,学生已对以上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什么能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领会。学案中设置的生成性问题为“读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止步于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想念,停留于昆明的美景,而这篇文章所寄寓的作者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对平凡日子所汲取的诗意人生态度的理解并不到位。
【目标终点】本文追忆当时情味、怀想诗意昆明,质朴的文人情怀、内心的美好追求等无限情思都凝结在点点滴滴的雨中,投射在被雨浸润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丁香花等种种景物上,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需“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此正确理解文字的深意和作者的深情。我们可以利用自读课文助读系统,以文后阅读提示为抓手,在寻找赏析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的句子中,读懂昆明的雨独特的情味,体会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借助时代背景,进而深刻读懂作者对诗意生活的追寻。课堂将通过情境创设、对比阅读、情感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浸润在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和人文内涵之美中。
【教学实录】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以学生初读起点为基
1.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昆明的雨》。这个穿着粉色围裙的老人就是本文的作者汪曾祺,他是一位特别爱逛菜场的作家,他说逛菜场的过程就是构思文章的过程,他特别擅长写吃,特别擅长写生活本身,他的文字总是慰藉了无数人的心,正如他所说,当你累了,坐下来喝一杯不凉不烫的热茶,读一点儿我的作品。我们接下来就美美地沉浸在这场润泽万物的昆明的雨中。
2.检测预习
(1)字词检查
首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新学习的字词。
【屏显】鲜腴 青头菌 黄焖 鸡草茎 择净 炽红 桂花绿釉
(2)梳理文章脉络
请同学们抢答以下问题:
【屏显】
①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写了昆明雨中的哪些景物?
③作者对昆明的雨有怎样的情感?
(学生抢答后,明确:①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②作者写了雨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③我喜爱昆明的雨;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环节:深入文本,理解昆明雨的美感,体会作者的诗意文心
师:正如文章所说,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那使人动情之处恰是具有美感和诗意的地方。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是我们学好本篇文章的重要抓手,诚如提示所说,本文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蕴含了景物美,滋味美,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