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570字。
广东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和数字,数据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举行会盟,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 伐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军师孙膑的建议,待魏国与韩国交战疲惫不堪时,大举发兵救韩。魏国军师庞消率10万大军欲与齐国一决雌雄。孙膑见庞消来势汹汹,决定智取,于是下令军队向马陵(今山东郭城县一 带)方向撤军,选择在一沟壑密林处设伏,诱敌深入。孙膑提出建议,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少5万,第三天减少到3万。庞消侦察到齐军的这一变化,认为齐军士兵胆小畏战,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跑,减员严重。于是,亲自率兵追击,结果大败,庞消自知在劫难逃,拔剑自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所用计策被称为“减灶之计”。
今天,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 将借助大数据 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思维,即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其内在价值,在预测事物发展、判定当前态势以及做决定决策时,先看看“数据怎么说”,而不是主观判定,或是从过时的经验出发。
数据是死的,本身不会说话。但在对数据敏感的人或善于从数据中挖掘内在价值的人看来, 数据就是活的,而且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不再是“减灶之计”那样的简单数据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它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世间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它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从简单数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 而绝大 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袤宇宙;它又像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军事运筹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张维民教授认为,数据 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这三个方面。张维民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 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在军事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即“大数据战”。张维民教授对其战争特点归纳如下: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据思维”在文中指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靠主观臆断或经验主义。
B.“万物皆数”在文中指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的,数据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C.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关注的是相互关 系而非因果关系。
D. “大数据战”的战争特点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作战样式改变、指挥流程缩短, 以及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改变。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军事领域“大数据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战”的一大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 种间的联合。
B. 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 毁”式的精确打击,缩短指挥流程。
C.“大数据战”使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都发生变化,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 动的主体。
D.“大数据战”中,指挥员做出决策将越来越少依赖经验和直觉,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 真实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3. 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特色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具有科学性,比如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数据思维”“数据科学”等。
B. 本文具有严谨性,比如“核心作用之一”“较为准确”等表述严谨、准确。
C. 本文具有通俗性,比如“数据是死的”“就是活的”等口语化表达,通俗易懂。
D. 本文具有文学性,比如讲述历史故事、运用比喻修辞、引用专家言论等。
4. 本文第一段为何详细叙写“马陵之战”? 请分析原因 。(4分)
5. 前段时间爆火的影片《长空之王》讲述了试飞员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极限数据, 助力研发最新型隐身战机的故事。我们的科研领域需要怎样的数据思维?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6~9题。
误 会
柳 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