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70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姓名、者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白和杜甫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李杜”并称也成为惯常用语。然而这一并称的生成与定型过程却颇为复杂,并为聚讼千年的李杜优劣论埋下了隐患。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曰:“唐人一时齐名者,如苏李、燕许皆兼以文笔为称,其专以诗称有大历十才子、威通十哲等目。至李杜、王孟诸合称,则出自后人,非当日所定。”前者即所谓的“时称”“时议如此”,多数得到当事人认可。如苏顺与张说皆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称“燕许大手笔”。这种并称的双方或多方大都具备某种相似的特性,虽然也偶或引起个别作家的不满,但总体上比较稳定,后人的争论也较少。后者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一方身后的影响力较生前有了某种变化,具备了与另一方齐名的条件。基于这种原因形成的并称往往先天不足、争议不断,特别是后人对某一方的评价出现变动时,争议就更大,往往成为后人比较其优劣的根源所在。李杜并称就是如此。
李白早年即“大名寰宇满”,既与陈子昂并称“陈李”,亦位列“饮中八仙”。杜甫本人虽“自谓颇挺出”,却长期处于“碌碌饱饭行”的状态,他生前也并未取得堪与李白相当的影响力。李杜并称的最终确认与杜诗渐为他人接受,跟元稹、韩愈等人对杜甫的推尊有很大关系。贞元十年,元稹在《代曲江老人百韵》中用“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一句开启了李杜并称的先河,稍后为杜甫撰墓志铭时再度使用了这一称谓。元稹密友白居易也接受并使用了这一说法,韩愈更是多次将二人并举。从元和年间起,李杜并称开始频频出现在韩愈笔下,如元和元年《感春四首》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元和二年《荐士》云:“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在《调张籍》中也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古人非常重视排序,在极为讲究品第的唐朝更是如此,“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即曾公开表示对“王杨卢骆”这一排序的不满。李杜并称的生成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排序之争。杜甫生前诗名远不如李白,中唐时期陡然出现李杜并称之说,自然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攻讦。韩愈、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使用了“李杜”这一称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将李、杜二人的诗歌成就等量齐观,并称的背后也隐藏着作者们各自的偏好。具体而言,韩愈的李杜并称,有特意抬高杜甫地位之意;元稹的李杜并称,隐含着扬杜抑李;白居易的李杜并称,起初也与元稹一样扬杜抑李,但经过与韩愈论战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李白墓》中对李白的文学成就有了较高的评价,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中也对李、杜二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情形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贞元、元和之际,杜甫的地位仍处于上升态势,尊杜者甚至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杜李”(见顾陶、《唐诗类选后序》)。此后杜甫的地位还在一路上升,北宋后期更是登峰造极。随着崇杜思潮的愈演愈烈,李白与杜甫的排序之争进一步促进了李杜优劣论的展开。
罗时进先生曾指出“唐代文学研究充满着争论,而争论的出发点往往即源于并称”(罗叶进《唐代作家并称的语言符号秩序与文学评论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而并称中的排序问题也是争论的关键。实际上王安石早就发表过“唐人并称无关优劣”的议论“名姓先后之呼,岂足以优劣人?……当时甫、白复以能诗齐名,因亦语‘李杜’,取其称呼便耳。”(郭子章《豫章诗话》)若能参透此点,再从源头上探讨李杜并称的先天缺陷,方可走出因并称和排序而引发的优劣论怪圈,
(孟国栋《李杜并称与李杜优劣论的根源》,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胡震亨对作家并称情况的归纳,“大历十才子”形成于当事人生前,“李杜”形成于当事人身后。
B. 考察中国诗歌史可知,形成于当事人生前的并称不会引起争议,形成于当事人身后的并称则争议不断。
C. 杜甫生前诗名远逊李白,元稹“扬杜抑李”,首将李杜并称,这为后来的“李杜优劣”论埋下了隐患。
D. 作家并称意味着他们在创作上产生的影响力相当,李杜并称的稳固性随着杜甫地位的提高而得以增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陈述了读者熟知的李杜并称这一事实,再提出本文讨论的核心话题与主要观点。
B. 第三段在论述元、白、韩诸人的推崇对李杜并称定型的作用时,特别强调了韩愈的贡献。
C. 杨炯不满“王杨卢骆”的排序,可见唐人讲究品第、重视排序,也证明并称中的排序暗示优劣。
D. 大量引用古今学者观点并指明文献来源,突出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写作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到当事人认可的并称总体较稳定,而出自后人的并称常被某一方影响力和评价的变化左右。
B. 从元和年间起韩愈多次将李杜并称,这标志着李杜并称 完全形成并被文人集体认可与接受。
C. 李杜并称形成过程漫长而复杂,反映了杜诗价值与艺术是逐渐被人们发现与认可的这一事实。
D. 根据王安石关于“唐人并称无关优劣”的观点,尊杜者改“李杜”为“杜李”实在没有必要。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形成于当事人生前 并称不会引起争议,形成于当事人身后的并称则争议不断”错。原文说的是“前者即所谓的‘时称’‘时议如此’,多数得到当事人认可……后人的争论也较少”“后者的出现……并称往往先天不足、争议不断”,选项说法太绝对化。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证明并称中的排序暗示优劣”错。由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对脚下的世界所知甚少。晴朗无云的夜晚,你仰头望天,可以看到数万亿英里外的星星发出的光芒,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击出的陨石坑也清晰可见,而低下头,你看到的只有柏油路和自己的脚指头。仅仅下到距地面十码,我就觉得已远离人世间,这里,最初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