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字。
【课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目的】 知识目标: 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情感目标: 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学习张巡和许远的可贵精神。
能力目标: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前半部分议论是针对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批驳,识别批驳中所用论据的类别,说明批驳中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分别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物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重点】 1、掌握课后练习中的几组古今异义词。
2、能翻译一些比较重要的和特殊的句子。
【难点】 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和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课型】 新授
【方法】 学生查找资料、自学为主;讲练结合。
【工具】 常规
【课时】 三个课时
【体会】 作为传记,我们要把握好字词句;作为散文,我们要借鉴写作特色。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从《师说》讲起。
二、作者简介(温故而知新)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
三、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