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教学目的 
  1 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 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教学设想 
  《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笔下,滁州琅琊山间醉翁亭周围早晚、四时的景色美不胜收;字里行间展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遇坎坷而情怀旷达,保持善良美好的政治理想的胸襟。本篇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悦耳怡人。 
  本篇文字不太难,一些生字生词要让学性懂得。加强朗读、背诵练习。 
  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 作者简介。 
  2 正音、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历来脍炙人口的一篇名文。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先把作者和有关本文写作的情况作个简略的介绍。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