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30字。

  2024高考语文之诗歌题材分类训练(哲理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明诗人进入中年非常喜好老庄的道家哲学,而到晚年才归隐于终南山边,颇有遗憾之意。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乘兴独游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遇一位在山林中值守的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使他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平白如话,极具功力。
  2.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
  元好问
  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3.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
  4.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注:此诗作于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雪入春分”点明时令,“省见稀”写出春分下雪十分罕见,“不胜威”表明半开的桃李经不起春雪的欺凌。
  B.颔联“应惭”写出跟梅花相比,桃李更应因见识短浅而惭愧,面对突如其来的春雪只能像柳絮一样,漫天飘零了。
  C.颈联“不分东君”写出掌管自然造化的东君不按时令行事,“发阴机”写出东君暗设机关图谋摧残半开的桃李。
  D.本诗以春雪入题,寓物说理,借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