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50字。
乡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欣赏《乡愁》的音乐美。
2.通过对本诗层次的分析,体会《乡愁》的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乡愁》的语言美;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难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
“乡愁”是台湾诗歌文学永恒的主题。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在台湾诗歌史中乡愁诗有着重要的位置,涌现出了一大批像余光中、郑愁予、洛夫等这样的优秀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歌表达对故园的思念,抒发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余光中的《乡愁》,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这首深沉感人的著名诗歌《乡愁》。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余光中(1928—2017)当代诗人和诗评家。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赴台。他的诗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诗论集《诗人之境》等。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写于1972年,其时台湾海峡两岸还处于战争对峙状态,几乎无人员往来,距作者离开大陆到台湾之时已近三十年了,作者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抒写了他那与日俱增的乡思愁绪。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邮票(yóu) 窄窄(zhǎi) 海峡(xiá) 矮矮(ǎi)
坟墓(mù) 一湾(wān) 一枚(méi) 乡愁(chóu)
2.温馨提示: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坟墓(幕) 海峡(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全诗,欣赏《乡愁》的音乐美。
导入: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中体现本诗的音乐美呢?
1.朗读指导(多媒体展示):
第一,把节奏读好。
第二,节奏读好后,要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
第三,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要读得抑扬顿挫,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
第四,朗诵这首诗时还要注意音变与轻声。第三节的“啊”要读作“呀”, “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
2.布置: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