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120字,答案扫描。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前后相继的形态,第一是希腊科学,第二是现代科学。希腊科学是非功利的、内在的、确定性的知识,源自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这一科学形态的典型代表是演绎数学、形式逻辑和体系哲学。现代科学继承了希腊科学的确定性理想,但增加了主体性、力量性诉求,成为今天具有显著的实际用途、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导力量。现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理实验科学。数理实验科学通过人为设置的特殊条件对自然过程进行干预,如同对自然的“拷打”,从而发现自然规律,使得人类有效地征服和控制自然,但也引发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
为此,有必要关注另一种已经被边缘化的科学类型,即博物学。它是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而非抽象概念)、探讨事物的直接经验特征(而非一般本质)的科学。在人类的诸种文明中,每一种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的博物学传统。博物学亲近自然、鉴赏自然,比数理实验科学更少侵略性,可以用来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吴国盛《什么是科学》)
材料二: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残菊》诗,其前两句为“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意思是黄昏风雨大作,使得满地都是残菊的落英。欧阳修则针对“残菊飘零满地金”发表自己的看法:“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也不甘示弱,用《楚辞》之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反讽欧阳修不学之过。于是,二人拉开了菊落之争的大幕。因争辩双方闻名遐迩,所以之后不断有士人加入辩论队伍之中,冀求为菊落之争作出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数理实验科学为主要代表的现代科学对希腊科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具有显著的实际用途。
B.“菊落之争”中的王安石、欧阳修二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不少士人参与到这场辩论之中。
C.南宋的史铸和史正志,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证明了王安石的诗句“残菊飘零满地金”的正确性。
D.参与“菊落之争”的众多士人中有不少饱学之士,他们沉迷儒家经典因而缺乏园艺领域的常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材料二可知,加入“菊落之争”辩论的宋代士人中,支持王安石的人数比较多。
B.依据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观点,中国古代植物学专著的作者多是儒者士子或官员。
C.博物学可以用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因而当今社会不需要发展数理实验科学。
D.“菊落之争”中,宋代部分士人主动借鉴宋代博物学的治学方法,影响了宋代的学术追求。
3.某中学学生组成的博物学研究小组对博物学研究范畴进行讨论,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博物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与当地山脉形成有关的神话 B.当地杨树的种类
C.当地候鸟迁徙的时间 D.当地夏天不同鸣蝉的体型
4.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提到菊落之争的双方各存在的“一对一错”具体指什么? 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学者曾指出“中国古代儒者士子探求博物知识的方式与西方现代科学家了解自然物种性质的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差异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 碑
史 鑫
这碑不是石的,而是木的。具体来说,是一棵树,一棵柏树,立在村前的南山上。
故事已经很老了,至少有八十年。故事里的人们,先是褪去了名,后来又褪去了姓,再后来,只剩下了性别。但那棵树,那棵柏树,越长越高,四季葱茏。站在树下,必须仰望,才能看见不断向天空延伸的树梢。
故事的主角.是我大姑。
小伙伴问我:“恁大姑叫啥?”
“她没名。”我回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