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860字。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东晋至刘宋,随着奇山异水自然之美逐渐被揭示,之前发展起来的山水作为欢宴之地、仙境、玄思证悟之场的功能,在谢灵运作品中虽还有具体而微的体现,但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谢灵运的山水书写开始将重心放在寻求奇山异水的过程,这种“异”非再是玄想的仙都或神丽之境,而是山水自然本身的神奇灵异之处。如“漾百里之清潭,见千仞之孤石”(《归途赋》),“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等。他不再如张衡、石崇他们那样描写人在山水中的宴嬉和弋钓之娱,也不再如王羲之、庐山诸释子那样将山水强调为遣怀悟道之场,他的山水世界与纷繁喧嚣的欲界相反,主体部分是空、水或水月相映的本真澄净的世界,山水之游包括欣赏动植物的形状样貌和音声,包括各种前人未曾关注到的“细趣密玩”,作者努力将身心融入那个鲜明朗畅的纯净世界。
  在昭揭自然中的新奇风景时,谢灵运不但自欣于遇合山水林峦之美,还自得于对这些曾经只能孤芳自赏的林泉景致的发现。
  东晋开始发展出的这种欣赏山水本然之美异且以山水知己自居的趋势,在谢灵运诗文中蔚为大观。其《登江中孤屿》诗“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等等,都有从寻异到发现美异过程的描写。这些奇观总是隐藏在牧子渔夫足迹都难至的地方,千古空自峥嵘,现在突然被人赏识,灵奇之域与作者之间的“合欢”之喜可以想见。
  《世说新语》记载,六朝山水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其时的山水审美主体几乎都是文化精英,朴质的乡野之人虽认为石井方湖赤鳞踊出现象很神奇,却无法将此叙写出来。谢灵运则不然,在慧眼识得山水本真之美后,虽然清醒意识到言不尽意,还是试图用文字尽力将宏阔境域里山水世界的种种细趣密玩叙写出来。以其《山居赋》描绘始宁居所周遭风景的一节文字为例:在北山极顶之处修葺室宇,开门便可望见南山高峰,重叠的山崖尽入眼帘,明净的湖泊就在窗前;山顶馆室位置之高可见流星从上往下疾驶,一旁涌出的泉水在东檐侧缓缓流动,对峙的峭壁耸立于西侧屋檐承溜处;修竹枝叶繁盛,灌木茂密幽深;日月之光从枝柯间投射,风露清气在山湾处弥散。
  与之前文学中的山水描写相比,谢灵运的山水世界明显更具体灵动,不仅包括“水石、林竹之美,岩岫、隈曲之好”,还包括稀见前人写及的令山水更加幻异多姿的日月风露云霓等现象。尽管有时叙写繁复到令人感觉冗长“塞滞”(钱锺书语)的程度,谢灵运仍一再对自己未能具记山水中的“细趣密玩”表示遗憾。谢灵运叙写山水时总是努力用文字描绘出各种感觉器官所能感知到的美好物象。虽然他的作品在后世褒贬不一,但谢灵运对山水本真之美的揭示与尽力叙写,一直启发着其后的山水文学创作。
  (摘编自吴冠文《谢灵运对山水本真之美的发现与叙写》)
  材料二:
  清代吴淇评谢灵运诗“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选诗定论》卷十四)。论者也大都指责谢诗雕刻骈俪之风和景、情、理不相融合之病。然而,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灵运山水诗大量描写山水自然之美,较少表现其作为欢宴之地、仙境之场等功能。
  B. 谢灵运发现山水本真之美且以知己自居自得,体现了晋宋山水文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C. 对于谢灵运诗歌恢弘豪放的风格,后世褒贬不一,有人大加推崇,有人则予以指责。
  D. “满目皆古事,心赏贵所高”体现了将眼前景与历史感、现实感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围绕谢灵运的山水诗展开论述,多用举例论证,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 由于时代的原因,六朝山水的审美主体多是文化精英,乡野之人虽有领会却无法表达。
  C. 谢灵运山水诗因叙写繁复,使得内容上超越了时空,拓展了视野,诗 意境阔大悠远。
  D. 谢灵运诗中的山水景色给人以恢宏豪宕之感,是因为他出身于贵族,行事多逾矩度。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谢灵运《晚出西射堂》)
  B.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C.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谢灵运《经湖中瞻眺》)
  D.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
  4. 陶弘景评价谢灵运诗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谢灵运山水诗“奇”在何处。
  5. 白居易认为谢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材料简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对于谢灵运诗歌恢宏豪放的风格,后世褒贬不一,有人大加推崇,有人则予以指责”理解错误,指责的并非“恢宏豪放的风格”,而是“他的作品”,原文依据是“谢灵运叙写山水时总是努力用文字描绘出各种感觉器官所能感知到的美好物象。虽然他的作品在后世褒贬不一,但谢灵运对山水本真之美的揭示与尽力叙写,一直启发着其后的山水文学创作”。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碗腊八粥要记多少年
  黄静泉
  (1)三哥提着个大塑料袋,大塑料袋里装着好几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里装着红豆、绿豆、薏米、莲子、红枣等等。明天要过腊八节了,三哥在自由市场采购了好多食材,他也想像母亲那样熬一锅腊八粥。三哥提着一大袋食材,刚走到楼门口,就看见一个人迎面冲着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