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8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契诃夫小说的特点,揣摩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结构、情节等方面欣赏其“讲故事”的艺术,体会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分析其成因。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社会实际,扩展“套中人”的内涵,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学会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
把握别里科夫的格特征及社会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
幽默讽刺的运用。
【预习任务】
1.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剧作家。出身贫困,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的疾苦、思想和诉求有深刻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了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为高明!”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势力仍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待进步作家,封杀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