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50字。
三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自、或、至于、虽、阙、襄、奔、属引);疏通全文。
2.品味三峡四季山水之美,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先山后水、夏——春冬——秋顺序安排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整体感知,导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在《三峡》里描绘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二、预习展示,积累资料。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郦道元成年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他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又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在此基础上,撰《水经注》40卷。
(二)了解作品出处。
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文的出处?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水经注》简介
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立志要为西汉后期桑钦编写的地理书籍《水经》作注。他引用的文献多达480种,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经过多年辛苦,终于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郦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这表明他为了获得真实的地理信息,到过许多地方考察,足迹踏遍长城以南、秦岭以东的中原大地,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地理资料。《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
(三)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四)解说标题。
提问:谁能解说下课文标题涉及的相关知识?
学生答后,多媒体展示: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