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260字。

  2023年高一年级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2012年起,《科学通报》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当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从专业研究和科学传播角度进行深度解读。2014年末,本刊编委钟扬教授,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圈绕“诺奖”这一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
  《科学通报》:请问您是从何时起开始关注“诺奖”的?
  钟扬编委:我关注“诺奖”可以说是从关注国际上的科学研究开始的。1989年我第一次迈出国门,参加国际植物物种生物学会议,自此就一直关注科学家及其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通报》:您对获得“诺奖”有怎样的了解?
  钟扬编委:在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他们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的论文并不多,其中有些论文没有发表在所谓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甚至还有论文并未发表在英文刊物上。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但不太为国人所知的原因就是诺奖评选规则——如果某项研究进入诺奖评审程序,一定要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或原始记录。这里,“原创”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通报》:那么,您是否认为发表在中文刊物上的原创性成果也有可能获得“诺奖”?
  钟扬编委:当然,包括《科学通报》。《科学通报》发表过一大批优秀的代表性成果,如袁隆平先生的水稻雄性不有理论等。我们经常提到《Nature》和《Science》的栏目丰富,其实不光是栏目,我们还应该关注其内涵。而在我们这本刊物中,还没有专门报道中国西部科学的栏目,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我不反对我国很多刊物走国际化道路,要通过国际化提高自信,而不是通过国际化丧失自信。如果我们期刊国际化了自信心增强了,大家反过来认为中文刊物也能够做得很好就对成长多出一份力。
  《科学通报》:凭着您对“诺奖”的了解,可否预测一下,在科技领域,我国最早将于何时获得“诺奖”?
  钟扬编委:大家都愿意相信20年内我国能够获得“诺奖”。中国的科研规模不断扩大、投入持续增长,举世瞩目,因而很有可能达到critical mass,即从量变到质变转化的临界量。
  我国首位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女性,要让中国女科学家获“诺奖”的预测成真,要给女科学家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尤其是青年女科学家,要为她们加油鼓劲。
  (摘编自《科学通报》)
  材料二: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尽管告别仪式在银川举行,仍有三百多人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赶去送别。钟扬的骨灰抵达上海后,近百名师生等在机场,站在雨中,迎接他,陪他最后一程。场面感人,催人泪下。
  雪山巍巍,江水泱泱。他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但他留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扬认为获得“诺奖”的关键因素不是在英文刊物上发表文章,而是要注重成果原创。
  B. 《科学通报》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品牌,更要通过国际化增强自信才能做得更好。
  C. 中国科研规模不断扩大、投入持续增长,钟扬认为还应为中国女科学家创造更好条件。
  D. 没有科学家精神就没有我国的科技发展,科学家需要接续奋斗,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通报》围绕着诺贝尔奖对钟扬进行采访,表达了对钟扬获得这一奖项的期许。
  B. 材料二多角度选取钟扬献身科学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科研事业的热爱。
  C. 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已经侵蚀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D. 只要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就能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促进科技进步。
  3. 下列不适合作为材料三论据的一项是(    )
  A. 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克服千难万阻回到祖国,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B. 苏步青和陈建功分别领衔创办了微分几何和函数论研讨班,对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C. 何继善发现传统电磁勘探理论的公式存在错误时,不盲从盲信权威理论,大胆创新,建构出全新的电磁勘探理论和公式。
  D. 在FAST施工期间,得知工人们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家里非常困难,南仁东亲自为他们量身购买了T恤、休闲裤和鞋子。
  4. 《科学通报》的记者是如何使访谈一步步深入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材料三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些精神 钟扬身上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更要通过国际化增强自信才能做得更好”说法错误。从材料一中的表述为“我不反对我国很多刊物走国际化道路,要通过国际化提高自信,而不是通过国际化丧失自信”,并没有说“更要通过国际化增强自信才能做得更好”。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道
  朱赞军
  “嘿,您瞧瞧,朱爷,您这手艺,地道,忒地道。”
  朱爷醒了。近几天做梦,梦到这句,必醒。
  朱爷照镜子,一脸褶子,老年斑错落有致。一双老手,不中看,暂时能用,不知能用几天。医生已诊断为帕金森初期,将来肢体会颤抖,说话会变慢,还会出现认知障碍、痴呆、幻觉……朱爷嘀咕:“完了,完了,到我这辈儿算完了,没个给祖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