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540字。
全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休闲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是否得到提升,能否生成一个天人和谐的意象世界,成为衡量一种休闲方式是否具有审美意味的标准。
杰弗瑞•戈比说:“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而《红楼梦》的大观园就为众多儿女们营造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休闲环境。大观园里,人们终日游憩不倦,品茶,饮酒,吟诗,作赋,赏花,放风筝,编柳条………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展现了一幅幅极富美感和诗意的休闲生活画卷,也使儿女们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种种束缚,摆脱了审美的冷淡,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人本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愉悦。
在大观园中,那群女子诗意地栖息着,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开始,曹公便开启了休闲审美的各种热闹的场景描写——争作海案诗,结菊花盛会,持鳌赏桂,穿红戴绿,嬉笑打闹。“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境界。”结社源于探春的雅兴大发,发乎于内是精神文化世界的建设冲动,由李纨自荐掌坛,迎春出题限韵,惜春卷录监场,探春、宝钗、宝玉、黛玉作诗。字里行间流动着儿女们浸润在文化世界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行酒令也是《红楼梦》休闲文化的一种。原文描写道:“那女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进豆之疾,或如惊马之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待鼓声止而梅花落于谁人之手,谁便讲一个笑话。酒席间笑语欢声,其中的情趣是别于日常的快意别致,乃一种富有审美意蕴的审美活动。在休闲文化中涌现出的感性活动,令她们体验到自己是自由的、与世界是一体的。
(摘编自《论《红楼梦》中休闲文化的中美意味》)
材料二
在休闲文化异彩纷呈的年代,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将休闲文化划分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体育运动型的休闲文化、观光旅游型的休闲文化、阅读赏析型的休闲文化、游艺娱乐型的休闲文化、虚拟互动型的休闲文化、求知探索型的休闲文化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由生产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观园里品茶、饮酒、赋诗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使儿女们摆脱了审美的冷淡,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境界。
B.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源于大观园女子的雅兴大发,和结菊花盛会一样,都体现了儿女们积极进行审美创造的生命状态,
C. 随着休闲文化日渐丰富,当下的休闲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各种形态,它们虽形态各异,但彼此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别。
D. 社会正在经历转型的当下,人们参与休闲活动,在满足生理欲望带来快感的同时,更关注精神文化带来的美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谈到审美化的休闲文化,但论证上,材料一侧重于举例论证,材料二侧重于道理论证。
B. 在休闲活动中,我们应该力求减弱快感的影响,强化对美感的追求,提倡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
C. 《红楼梦》中结社吟诗、行酒令等休闲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虽有规则限制,但并不妨碍参与者获得自由。
D. 精英休闲方式比普通休闲方式更能让参与者获得审美体验,应当提倡减少普通休闲活动的比重。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的“休闲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A. 贾母月下闻笛 B.晴雯补雀金裘
C.豆官园中斗草 D.宝玉庵中品茶 4.对于休闲文化的审美意味,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据调查,当代青年的休闲方式大多为打网络游戏(占比 55%)、逛街购物(占比 27%)、享受美食、看网络电视,请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 “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
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
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 20 世纪 60 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