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200字。
2022学年第一学期嘉兴市八校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肥沃的滋生土壤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②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了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
③殷周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促使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④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在《礼记》里被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⑤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观念,使我们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周时期,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
B. 殷周至春秋,“由家而国”的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C. 在等级分封、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中,“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是互相重合、融为一体的。
D.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B. 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事亲之孝移之于君,就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C. 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D. 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 )
A. 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
B.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C.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D.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
4. 文章首段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的观点,请简要分析第2至10段的论证思路。
5.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错误,原文第2段说的是“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以理家经验治国,就可以治理好国家”说法绝对,原文第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
他来到监狱,在大门口打了打铃,然后把检察官的许可证交给值班的看守。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在心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已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