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60字。
《燕歌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B.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
C.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高适《燕歌行》)
D.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2. 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 “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 “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 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诗的前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时事,有感而发。在写法上,与《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有相似之处。
B.诗歌三、四句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之意。“横行”一词有恃勇轻敌之意,“颜色”此处指天子的恩遇。
C.第五句写我军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第六句写敌军绵延行进、来势汹汹的情景,两相对照,渲染出战前的紧张气氛。
D.这是一首古体诗。这八句诗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势畅达,笔力矫健。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 “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 “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 “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樅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