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940字。

  2022-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五)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乡愁原是一个文化哲学范畴,表征着一种历史情愫,更寄寓一种文化表达。故乡地理、童年历史、公共生活和情感记忆构成了乡愁的内涵,它可能是一杯老酒、一口古井,也可能是一棵百年老树、一弯故乡残月。在传统社会的古典文化中,乡愁属于审美范畴,是人们离乡若干年后对村落的美好反思和回忆,其本身颇具美感。在今天,新“乡愁观”既意味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欣赏,更喻示对当下处境的愁绪与反省。
  ②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与乡愁的组合,凸显一种具象的绿色文明,这是一种极具人文内涵和历史情怀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作为一种文化认同,乡愁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从学术向度发掘新“乡愁观”的深刻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③一个文明新的飞跃常要回到原点。乡村是个体生命的原点,也是华夏文化的原点;乡村是农耕文明的精粹,也是人类文明的根脉。然而,从2001年至今,十余年间中国消失了90多万个村庄,现在每天有近80个村庄在地球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大多数活态仍存留于乡村,乡村尤其是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该防线被突破,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很快沦丧在推土机之下。
  ④安顿乡愁,必须留住乡村文化聚落。乡村聚落本身有农民、有农业、有完整的乡村生活,是包含了自然、文化和社会的一种空间整体。如果完全诉诸一种工业化的模式进行所谓的撤村并点、旧村改造,是舍本逐末之举。应当根据区域差异,制定相应的对策:一是为已建成的“新村”赋予乡土文化内涵;二是对“空心村”进行规划改造,融入乡土特色,形成具有特色文化的村落;三是保护古老村落,使其建成“村庄博物馆”。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要消除村庄,而是要将村庄变得更具魅力。只有将那些有传承价值、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传统村落保护落到实处,乡愁才能找到夕阳下的炊烟和不老的传说。
  ⑤哲学家以塞亚•伯林说过:“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为高尚的痛苦。”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虽得到快速提升,但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区域特色文化衰落、城市痼疾缠身,无一不在侵蚀着乡愁情怀:在城市出生长大的人,已越来越难以找到旧日熟悉的街区和社区;传统乡村宗族关系解体,在农村里长大的“城一代”,心中的故乡正在变得面目全非,行将消失。而今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何从价值维度重塑新的“乡愁观”不啻是个难题。
  ⑥“记得住乡愁”虽是一种诗意化,但强调了新型城镇化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修复、改善,更关注一种人文环境的营造、重构。城镇化更应从公共性制度来考量。“人的城镇化”是对“物的城镇化”的拨乱反正,它预示着人的真正回归,是中国人重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的过程。社会意义层面的乡愁,不单是乡村之愁,而是整个社会之愁,如“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失约的城市”,都亟待在城镇化进程中予以解决。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建立一种真正有情、有义的生活共同体。
  (摘编自曾天雄、曾鹰《当代新“乡愁观”的三个维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审美范畴的重要内容,乡愁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今天的“乡愁观”里还包含着人们对当前处境的愁绪与反省。”
  B. 一杯老酒、一口古井、一弯残月等,这些颇具美感的事物是乡愁的重要载体,能引发人们进行反思与回忆。
  C. 我国城镇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村落消亡等问题,如今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长大的人,都越来越难以找到那熟悉的故乡。”
  D. “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体现了乡愁具有整个社会之愁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有情有义的生活共同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新“乡愁观”的文化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三个方面逐层递进展开论述,逻辑层次清晰、严密。
  B. 第②段使用引用论证,从正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矛盾,即青山绿水等美好环境遭到了破坏。
  C. 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比喻论证,将乡村遭破坏后对文化遗产的重大影响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易于读者理解。
  D. 第④段由总到分,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再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脉络清晰。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中乡愁属于传统社会古典文化中审美范畴观点的一项是(   )
  A.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杜甫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C.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
  D.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C.“我国城镇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村落消亡等问题”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文中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传统村落消亡等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三个方面逐层递进展开论述”错,从文章来看三者是并列的关系。
  B.“从正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矛盾,即青山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访谈,完成下面小题。
  董夏青青是早慧的作家。12岁出版专著,学生生涯中已经获得很多重要的文学奖项。2009年,大学毕业的董夏青青主动申请前往新疆工作。在新疆,董夏青青完成了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的创作。2022年,董夏青青的短篇小说《在阿吾斯奇》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以下是《文艺报》记者行超对董夏青青的专访。
  行超:董夏好,祝贺你获得这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