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560字。
2022~2023学年新乡高二期中(上)测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⒉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很多微短剧都在文本层面体现出较强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爽点”为中心的网络文学改编来源。大体而言,微短剧改编的IP主要包括网络文络动漫,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迅速吸引观众,是微短剧创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方面,靠长篇连载吸引读者的网络文学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爽点”叙事模式和套路,如奇遇、升级、寻宝、助人等。网络文学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和读者的情绪产生共鸣,因而成为微短剧的一大改编来源。而且,微短剧改编更为注重对“爽点”的提炼和强化,甚至其创作本身即基于“爽点”展开。《如梦令》导演吴强就表示:“每一集都给够剧情浓度,这样观众才能看得爽,才能放不下。”或许可以说,在为微短剧改编选取网文IP时,“爽点”的优先级高于热度。短时间内,追求“更高爽感”可能是流量媒体平台吸引流量和微短剧观众获取快感的双赢策略。但长久来看,这种“创作―接受”模式背后必然潜藏着杀鸡取卵的隐患和饮鸩止渴的危机。
其次,网络红人的孵化与借势。“网红”和微短剧有着紧密联系。除包含“爽点”的网络文红”也和微短剧有着密切联系。网红的诞生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但更多是有意栽花的产物。无论如何,其背后总离不开广大用户的参与(支持、追捧或谩骂)。从网络传播和接受势态来看,网红传播给大众的通常是其自身所独有的某种特质,也就是所谓的人物设定(简称“人设”)。由于时间短、碎片化等原因,微短剧在叙事方面先天不占优势。不过在网络传播语境下“艺术性弱但情绪性强的作品反而常常比单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收效’更高”。因此就微短剧创作而言,立人设成为比讲故事更能吸引关注的一条路径。人设鲜明的角色很容易唤起观众的爱憎情感,后者会调动自己的情绪和完形心理去补全情节上的不连贯。在这一点上,网红的生成逻辑和微短剧的创作捷径产生了不谋而合的交集。
比如,某平台创作者祝某某起初对自己作品的内容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不明晰。直到一条“塑料父女情”的短视频爆火以后,签约某公司之后,公司才为她打造出爱钱贪吃的女儿形象,并逐步引入“妻管严老爸”和“不露脸老妈”及相应的人物关系,推出了《一天不整我爸》等系列微短剧,其人气热度和粉丝数量也随之攀升。
互联网思维强调受众,互联网语境下的IP“不仅是一个已经成型的文本,而且是用户在创作、传播,发展、变化过程中一直参与、一直交互的文本”。这意味着,用户对“创作一传播一再创作”这种循环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祝某某为代表的网红经历了从短视频到微短剧的转型,并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监测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和创作方向,达到了巩固人设,迎合受众的目的。如果把这类微短剧视为关于网红自身的互文,那么这种互文与其说是成品改编,不如说是同步孵化。在此过程中,网红及其微短剧作品不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成为一种一体两面的媒介形象和荣辱与共的人格共同体。在微短剧兴起之初,网红因为先天的流量基础和对流量媒体平台规则的熟稔而备受青睐,但其情绪感染能力和热度续航能力如何,还需要观众的评判和时间的检验。
最后,对现实生活的指涉。互文性理论认为,“由于语言是作为存在的基础,世界就作为一种无限的文本而出现。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文本化了”。因此,互文性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文本之间,而是指向了文本和现实世界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微短剧的互文性呈现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指涉。首先,体现为剧中角色与演员形象的同一。比加在《生活对我下手了》中。演员包某某饰演了一位名叫包某某的知名演员,可以说,剧中的包某某是现实当中包某某的本色出演。其次,体现在题材内容与当下生活的贴近。不少微短剧的选材都体现出和现实生活较强的互文色彩。《别怕,恋爱吧!》关注当代男女情感万象,《抱歉了同事》聚焦都市白领工作日常,《我们才不是兄弟呢》呈现北漂青年合租生活……这些微短剧均体现出较强的当下性。善于融入各种网络热梗,在显示出接地气特征的同时,也令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共情心理。
尽管上述微短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有不少其实是以标签化的人物,情绪化的场面来炒作话题。从媒介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无可厚非,但人为地制造矛盾,以矛盾指代现象,这样的创作链条不仅以浮夸的情节阻隔了生活之真,还以浅显的结尾简化了人性之善,更以矫饰的主题湮灭了艺术之美。长此以往,这不仅无助于呈现生活的本来面貌,还可能削弱大众的审美水平,所以在美学层面应当对此保持警惕。
(摘编自吴岸杨《界限消弭下的参与体验:网络微短剧的审美趋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爽点”为中心的网络文学等成为微短剧改编的来源,更高爽感的微短剧能够吸引流量,使观众获取快感。
B. 网红传播和微短剧创作都强调立人设,人设鲜明的角色能够促使观众调动情绪和心理去补全微短剧在叙事方面的弱势。
C. 受众对“创作——传播——再创作”这种循环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经历了从短视频到微短剧转型的网红备受青睐,但其热度续航能力需要时间的检验。
D. 很多微短剧的创作―味炒作话题,阻隔了生活之真,简化了人性之善,湮灭了艺术之美。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大众的审美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总一分—总”结构,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地分析了微短剧具有互文性的特征及其弊端,脉络清晰,逻辑性强。
B. 引用《如梦令》导演吴强的话,主要是为了阐述微短剧改编更为注重对“爽点”的提炼和强化,但这种创作模式潜藏着隐患和危机。
C. 文章论据翔实可靠,引用某平台创作者祝某某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立人设成为比讲故事更能吸引关注的一条路径”的观点。
D. 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从两方面指出微短剧的互文性呈现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指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微短剧具有互文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她又美又飒》被导演周潇改编成了微短剧《这个男主有点冷》。因为“爽点”密集,其正片播放量达9.4亿次。
B. 某平台创作者,自转型制作微短剧以来便得到了平台的鼎力扶持,其出演的《乞丐王妃》《双世丑妃》等多部微短剧播放量过亿次。
C. 某平台创作者,推出了系列微短剧《姜还是老的辣》,机关算尽的“鬼儿子”和技高一筹的“容妈妈”人设,帮助创作者收获了大批粉丝。
D. 微短剧采用了竖屏形式,可以通过上滑下滑换集、单击屏幕暂停,屏幕右方还保留了评论、点赞等按钮,观众在看微短剧时有种看短视频的感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网红传播和微短剧创作都强调立人设”错,原文“因此就微短剧创作而言,立人设成为比讲故事更能吸引关注的一条路径”,强调立人设的是微短剧创作,不包括网红传播。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的能力。
A.“总一分一总”错,应是“总一分”结构,结尾段是对第五自然段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范围内来看,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0年,数字经济占比为84.4%。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大致相似的结构,即“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9.1%。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虽然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但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