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223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 文 试 卷 讲 评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管题卡开并交回。
考 试 三 境 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考前准备,确定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考中答题,冥思苦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考后评析,恍然大悟)
读文万能三问
【写什么】——景、人、物、事
【为何写】——情感或态度
【怎么写】——技巧+语言
重视语言与沟通 三种语言 语言特点 沟通对象 沟通要点
文本语言 明其深意,赏其技巧,知其效果 与作者沟通 发现问题
题干语言 察其关键,链其考点,析其文本 与命题人沟通 分析问题
答题语言 提其要点,合乎逻辑,清晰规范 和阅卷人沟通 解决问题
答题三部曲
【考点定位】——考什么?
【答题思路】——怎么答?
【参考答案】——怎么写?
我的分丢哪儿去了?
①未读懂特定文本(文理 文法) 必须掌握哪几种文体?
②未明确题干问向(疑点 难点) 常见考点是哪些?
③未明确答题区间(落区 落点) 是否看问答题后开始?
④未明确答案布点(角度 赋分) 思维是否发散?
⑤未把握答题思路(套数 有序) 答题是够规范?
⑥未掌握答题术语(规范 醒目) 是否找掌握了专业术语?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论述类文本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见《考前宝典》P30——P34
【论述类文本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见《考前宝典》P35——P38
【论述文怎么读】
①读论述类文本经典三问:观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如何论证?
②注意文本的标题,弄清文本的话题;
③用序号标好段落;
④围绕“是为怎”思路展开文本阅读;
⑤首先找到观点句,其次找到材料句+分析句;
⑥大致标一下段意,整理一下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①今晚,在这里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一个巨大的“他者”,它正在威胁着我们,撼动我们的根基,它的名字叫ChatGPT。它是说人话的,但是它不是人。当它以自然语言与我们对话时,在我们和它之间横亘着一个根本的、危险的问题:它是谁?它在发出问题等待回答的一秒钟、两秒钟的停顿和空白中它在想什么?在那个空白里,它是在运算,还是在沉吟?运算所求的是一个逻辑的、概率的答案,而沉吟则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我”与另一个“我”之间在不确定性中酝酿着主观决断。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判定我们面对的是一台“机器”还是另一个“我”呢?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是,ChatGPT 会写文章。而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它会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或者诗人。
②AI有一个根本的弱点,那就是它不需要吃饭、不能吃饭。这硅基的超级智能,它将永生,不要妄想靠拔掉电源去解决它,正如你不能把制止原子弹发射的希望寄托在拔插销上。这永生的神仙,它的真正问题是,没有生之快乐,也没有生之痛苦。它就是一个绝对的唯心主义机器,它不需要与世界、与事物、与身体的直接关联。
③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罗兰•巴特曾经铁口直断:作者死了。罗兰•巴特把人类的所有书写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无限膨胀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现代已经膨胀为超现实的存在,超出了任何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在罗兰•巴特看来,所有的现代写作者,我们今晚在场的人都在这个图书馆里游荡,我们其实已经远离了图书馆外边的原野、远离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在无数前人的梦境、无数前人的语法和修辞中游荡,在无数前人的宏大交响中力图发出微弱的回声,我们是响应者,不是发出声音的人,不再是那个作为创造者的作者,而只是在拣拾碎片,拼凑缝补我们的文本。或者说,现代写作者是本雅明所说的“拾垃圾者”,本雅明甚至想象,在机械复制时代最恰当的写作就是写一部书,从头到尾由引文构成。
④从本雅明到罗兰•巴特,他们其实是科幻作家,在恢宏的现代纵深中想象未来。现在,我想我们极为清晰地知道了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六十年代所看见、所描述的情景正在清晰浮现,他们说的就是超级AI,就是ChatGPT, 这庞大的图书馆取消了“作者”,它将提供无穷无尽的“引文之书”,如果我们真的置身于、囚禁于这样一个图书馆,那就是真正的虚无。
⑤现在,真正的问题不是超级AI会不会砸掉我们的饭碗,而是我们如何在超级AI在场的情况下,证明作者还活着、还在,证明我们依然是那个作为创造者的作者,证明我们能够捍卫人类对人的语言的主权。面对超级AI这个巨大的唯心主义机器,成为作者意味着什么?别无选择,我们必须成为一个坚定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⑥这个“物”,既是指外在的世界,也是指人的身体,还有那个作为身体一部分的、而不是从身体割裂出来的大脑。也就是说,相对于永生的、没有身体的超级 AI,人的文学必须守护人的根基,回到我们的身体,作为人的存在基础的身体,这个大脑、这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ChatGPT 虽然是人所创造的,但它既非人也非自然,而是一个危害人类的“他者"。
B.ChatGPT 是一个唯心主义机器,它能运算,能思考,能在不确定性中进行主观决断。
C.罗兰•巴特说作者死了,是因为作为科幻作家,他预见到了 ChatGPT写作的虚无性。
D.作者认为,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就必须坚定捍卫人类的语言主权。
【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答案】 D
【解析】
A项,“危害”一词错,原文认为ChatGPT 正在“威胁”人类,但威胁不等于危害,属于对于程度的表述不当。
B 项 ,原文认为,“在不确定性中进行主观决断"的是人,而不是 ChatGPT。 张冠李戴。
C 项,罗兰•巴特所说的“作者死了”,是批判一些“现代写作者”缺少创造性,只是在进行机械复制,他们的文章,从头到尾由引文构成。认为"ChatG- PT 写作的虚无性”的是作者本人,而非罗兰•巴特。
【增分措施】
读:读全文,理出论述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态度;
找:回归文本,找出答案所在区域;
比:比对词语、句子、关系、结论和依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如果不能守护人的根基,去实践、去创造,就不可能对抗和超越超级AI所生成的作品。
B.超级 AI 在写作上并非无用,对于那些按成规惯例、现成类型和模式进行的写作,它效率极高。
C.辩证地看,超级AI可能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其作品能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而具有独特个性。
D.作者认为,超级AI其实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图书馆",它将提供无尽的“引文之书"。
3.下列选项,能作为支撑本文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 )
A.文必盛唐,诗必秦汉。
B.为文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C.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D.《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请结合原文,概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5.本文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梳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散文必备知识】见思维导图 见《考前宝典》P63——P66
【散文常见题型】见思维导图 见《考前宝典》P66——P71
【散文阅读方法】
读散文文本经典三问: 写什么(景、人、物、事)?
为何写(情感)?
怎样写(技巧+语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 题。
蟋蟀声声
蓝 翎
①深秋到,夜渐长,霜愈浓,风更凉。
②城市的喧嚣沉寂了,车辆入库,路静人稀。左邻右舍的电视机、收音机也停了。当它们开着的时候,仿佛那从窗内射出来的灯光,也带着扰人的声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