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1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井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央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
  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
  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思想中。“不忍人之心”与“恻隐之心”是一回事。我们已经知道,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恻隐之心又只有通过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而爱的实际行动又只不过是“善推其所为”,也就是行忠怒之道。王道不是别的,只是圣王实行爱人、实行忠恕的结果。
  孟子对宣王所说的一切,没有别的,就只是“善推其所为”,这正是行忠恕之道。在这里我们看出,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怒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成为“外王”之道。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材料二: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道与霸道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治国之道,它们分别采用德行和暴力作为治国的策略。
  B.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是因为实现王道还需要道德指示和教育。
  C.孟子的思想不仅来源于孔子,而且还有受到其他学派思想的影响,比如杨墨、佛家。
  D.孟子对君主的个人喜好没有进行道德评价,而是希望君主从个人感受出发施行仁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
  B,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君王只要用爱的实际行动去推广,就能实现王道。
  C.胡适认为孟子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墨家乐利的观点,在使用时,对“利”又有区分。
  D.胡适认为,不能区分孔孟之间的不同,就不能准确分清“仁民爱物”和“正心诚意”。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孟子“乐利”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庖有肥肉,展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B.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C.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三木小记
  梁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オ有艺术,オ有哲学,オ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